【摘 要】
:
伤口敷料是覆盖在伤口表面为伤口提供适宜环境的医用材料,此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以保护伤口不被细菌感染。传统的伤口敷料易与伤口粘连,保湿性能差且需要经常更换,难以满足一些慢性伤口的护理需求。因此针对传统敷料的存在的一些缺点,设计出一种使用方便、致敏性低、保持伤口湿润环境、抗菌效果好,且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敷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壳聚糖、聚乙烯醇作为构建抗菌敷料的基质。以香兰素为交联剂,改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口敷料是覆盖在伤口表面为伤口提供适宜环境的医用材料,此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以保护伤口不被细菌感染。传统的伤口敷料易与伤口粘连,保湿性能差且需要经常更换,难以满足一些慢性伤口的护理需求。因此针对传统敷料的存在的一些缺点,设计出一种使用方便、致敏性低、保持伤口湿润环境、抗菌效果好,且与人体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敷料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壳聚糖、聚乙烯醇作为构建抗菌敷料的基质。以香兰素为交联剂,改善了其耐水性差,易溶胀等缺点。使用蜗牛粘液作为一种新型增塑剂,提高了敷料的延展性及柔韧性,改善了其力学性能上了不足,并极大地提高了其保湿和生物粘附性能。进一步以硝酸银溶液为基础,通过原位法合成纳米银粒子(AgNPs),使得敷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可用于感染性伤口的治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延流法制备了香兰素交联的壳聚糖/蜗牛粘液/聚乙烯醇亲水性复合膜,研究了不同壳聚糖/蜗牛粘液比例对薄膜气体阻隔性能、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及生物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CS/SM的比例为5:2时,所制备的复合膜性能用于伤口敷料较好,其抗氧化活性、水蒸气透过率和氧气透过率分别为85.3%±0.94、2018.33±19.26 g/m2/day和19.55±0.25 mmol/Kg。此外,其机械性能得到了改善,与纯壳聚糖膜相比,其TS提高了 16.04%,Eb提高了 28.26倍。并且所制备的复合膜对红细胞不产生毒性,在生物医学和伤口护理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选定CS/SM 比例为5:2为最佳比例来制备香兰素交联的壳聚糖/蜗牛粘液/聚乙烯醇复合膜,并以AgNO3溶液为基础,通过原位还原法来制备纳米银粒子。结果发现,与未载银的CSPV膜相比,载银的CSPV-Ag复合膜的溶胀比降低,失水速度减缓,保湿性有所增加,这有利于维持湿润的伤口环境,促进伤口的愈合。且CSPV-Ag复合膜具有较高DPPH·清除活性和O2-·清除活性,这有利于清除中性粒细胞所产生的过量的活性氧(ROS),减少伤口部位的炎症。粒径分析表明,随着银含量的增加,被还原的AgNPs数量增加,AgNPs会产生团聚,使得粒径增大,粒径范围增加。红外图谱分析表明,香兰素可能与Ag+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得Ag+被还原成纳米银,香兰素的醛基被氧化成羧基。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表明,与CSPV相比,CSPV-Ag的衍射图谱在2 θ为38.20°和44.28°出现了新的衍射峰,这与纳米银的特征衍射峰一致,说明Ag+被还原为纳米银。且纳米银的特征峰尖锐,表明了纳米银在薄膜基质中分布均匀且结晶度良好。热重分析表明,载银的CSPV-Ag复合膜的热稳定性要高于未载银的CSPV复合膜。对载AgNPs的交联壳聚糖/蜗牛粘液/聚乙烯醇伤口敷料的生物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从而进一步对其用作伤口敷料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与未载银的CSPV膜相比,载银的CSPV-Ag敷料的蛋白吸附性能和抗菌性能显著增强,其对BSA的蛋白吸附量高达3.85±0.16 g/cm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6.36%和95.63%。且CSPV-Ag敷料的生物降解性能随着硝酸银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减低,这保证了在整个愈合过程,敷料可抵抗伤口渗出液对其骨架的破坏和吸收,进而保持了其完整性;此外,与对照相比,CAPV-Ag敷料可以显著促进血栓量的形成,使得其具有有效的凝血和止血能力。体外抗炎活性表明,该敷料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与其浓度成正相关,且敷料抗炎活性主要归因于壳聚糖固有的抗炎活性,与硝酸银含量没有太大关联。
其他文献
张谓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诗人,在当时颇有诗名。他的人生经历极其丰富,交游范围也十分广泛。其现存诗文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相当不错,有不少篇目都曾得到后世学者极高的评价,比如《湖中对酒行》、《别韦郎中》、《杜侍御送贡物戏赠》等等。可惜的是,由于张谓生活在李杜、王孟、高岑等大家林立、群星璀璨的盛唐时期,其诗歌成就虽然不算低,但实在无法与诸位大家相提并论,故而流传至今的资料少之又少。其生平经历中的许多基
鲁迅先生说过“要以新的形和新的色描绘出我们的世界和中国向来的魂魄”,陶纹这一有意味的形式“隐喻“着古老民族的丰富文化和发人深省的精神内涵,何不是人类最先有的魂魄?本文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再现人类初始文明的艺术见证与魂灵,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旧”的事物,思考怎样有意识地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和时代发展上对陶纹文化以舞蹈艺术的“干预”来滋生出“新鲜血液”。本文通过对原始符号“陶纹”的历史发展脉络、外在纹路形
第一部分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1小胶质细胞激活变化目的:研究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M1小胶质细胞标志物及其数量变化。方法:实验1:将体重300-350克的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随机地分为假手术组和指定时间点的SAH组,分别为SAH诱导后1、6、12、24、48、72小时,一共7组,每组5只。大鼠麻醉后将其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采用向视交叉前池注入自体动脉血的方法建立体内蛛网膜
舞蹈理论作为舞蹈学科的组成部分,对于舞蹈实践的发展走向、乃至舞蹈社会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舞蹈灿烂辉煌,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得以极大发展,但古代舞蹈理论却相对薄弱。在研究中国古代舞蹈理论形成过程中,明代成为一个重要节点,明中期的韩邦奇的《苑洛志乐》有着舞蹈专章与大量的舞姿形象图。本文将以《苑洛志乐》中的舞学理论与舞姿形象图为研究对象,以史料整理分析为基础,解读韩邦奇的舞蹈思想内涵,探究《苑
《招魂》是《楚辞》中聚讼最多且争议较大的一篇。本文以《招魂》为研究对象,围绕《招魂》的创作问题、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质三方面展开探析,旨在通过订正学界过去对《招魂》的曲解和误读,还原《招魂》的本来面目,揭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与非凡的艺术特质,从而获得关于屈原、屈作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由三章构成。第一章,论《招魂》的创作问题,主要聚焦于作者、魂主和创作时地三方面。此前,学界就
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以及文化史,剑不仅没有随着实用功能的转变而没落,反而更加耀眼辉煌,成为兵器史与文化史交融结合的结晶。当代中国古典舞剑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象征性的身体符号,它的语言构成、形态变化以及诉说方式,是本研究中需要实现的关键问题。在这个问题中剑文化的原点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透过剑文化的多种形态我们可以想象到中国古人的精神气质与中国古典美学精神和哲学思想,这些种种迹象都与当代
高校声乐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脱节是造成当下声乐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思政教育并不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仅是思政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思政元素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涵盖的领域非常广阔,可以帮助学生健全知识体系,扩展视野,汲取知识,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校声乐课程将思政元素加入教学中是应对当前复杂就业环境的必要措施,也是声乐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将从高校声乐课程创新的现状出发,分
无线定位技术一直是电磁和射频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利用更少信息的压缩感知定位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相关工作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定位和目标探测方法,从天线和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几种高精度定位系统,并进行了理论研究与实验验证。具体工作如下:首先,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宽带天线场散射的压缩感知定位系统。该系统使用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天线发射和接收定位区域频率扫描稀疏
《小学》是朱熹晚年与其弟子刘清之合作编写的蒙书,该书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篇,外篇包括《嘉言》《善行》两篇。朱熹撰写了该书的体例并主要选编了《嘉言》《善行》两篇,其门人刘清之主要进行了前四篇内容的选编。该书流传甚广,版本众多,也有不少的续作与仿作,促进了宋以后学规与学则的发展。本文以《小学》的各版本和注本为依据,对朱熹的“小学”教育思想的渊源进行讨论,对《小学》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传统开腹术、经阴道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在不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表达差异性,而导致患者不同体验,为临床上子宫肌瘤剔除术式的选择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就诊而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开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