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民族走廊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以全州县为例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的衣食来源。耕地资源的利用变化和保护问题已经成为LUCC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耕地资源利用变化,分析耕地资源变化的驱动因素,有利于科学利用耕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当地和谐发展。在综合运用土地经济学、民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科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之上,以位于南岭民族走廊上的全州县为例,分析了全州县的耕地利用变化情况。其研究结果可以为南岭民族走廊地区在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前言部分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介绍了研究对象,并对全州县土地利用现状以及耕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介绍了1996-2009年全州县耕地变化情况;第五章是文章的核心,通过SPSS17.0和MATLAB7.1分析研究了耕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第六章对耕地保护提出了建议;第七部分为文章的结论。   通过全州县1996-2009年土地变更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州县的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研究后,得到以下结论:   (1)1996-2009年,全州县耕地面积由76900.79公顷减少到70507.18公顷,净减少6393.61公顷,其变化呈现出波动减少的趋势。   (2)影响全州县耕地利用变化的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社会经济因素。本研究运用SPSS17.0以及MATLAB7.1软件,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方法对影响全州县耕地利用变化的社会人文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提取的两个公共因子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最后得到耕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线性回归模型。最后,利用MATLAB7.1软件,对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作为中华民国的其中一个阶段,在民国时期乃至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的社会战乱纷纷,局势紊乱,正是在如此背景之下,国民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及方针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的利益取向,坚持人民的评价标准,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内涵。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沟通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交流活动,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近年来,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学者越来越重视对沟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积极的将沟通理论的一般原
股权转让制度是公司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对于创业投资者热情的激发及促进公司高效运营,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股权转让行为日益活跃,司法实践中因
品格证据在我国只出现在少数法条中,至今未被确认其合法性。但是不可否认,品格证据是刑事证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品格证据,顾名思义,指的是表明诉讼参与人品格特征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