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黔南州地质地貌、水文气象、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石漠化现状调查数据,分析成因,提出石漠化防治的具体对策。对恢复生态功能,改善生存条件,促进黔南州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黔南州有喀斯特地区面积为20300km~2,占土地面积的77.5%,是一类典型的脆弱环境和复杂的人地生态系统,环境的脆弱性和易伤性,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影响,致使全州喀斯特生态环境恶化,出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石漠化是生态环境遭破坏后形成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本文结合黔南州的实际情况,提出喀斯特石漠化三级(四亚级)分类标准与图斑基本特征。对石漠化的成因进行分析表明,石漠化的发生既有其自然的喀斯特环境因素,也有人类干扰的因素,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为因素愈来愈成为诱发石漠化发生的关键因子。日趋严重的石漠化导致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贫困加剧,严重危及到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实施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村脱贫致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黔南州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植被恢复提供了物种和水热条件;土壤中贮存有丰富的植物种子,具备植被系统自然修复的可能性;群众有防治石漠化的积极性,治穷致富的愿望强烈,有利于石漠化防治工程的顺利开展。黔南州石漠化防治以轻、中度石漠化防治为重点,以喀斯特小流域为单元,集中连片,规模综合防治。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地采取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坡改梯等为重点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农艺等防治措施,通过综合治理,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体系。由于黔南州喀斯特石漠化面积广,防治任务重,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因此,将治理时间确定为2006年至2050年共45年,分为三个时期,2006年至2010年为近期,2010年至2030年为中期,2030年至2050年为远期,到2050年,防治面积达到14072.56km~2,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得到全面治理。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空间存在着差异,导致石漠化分布及等级程度在地域空间上也存在类似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构成了不同的石漠化综合防治区。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分区主要依照水系流域分为四个综合防治区即:一是乌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区(Ⅰ区);二是沅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区(Ⅱ区);三是红水河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区(Ⅲ区);四是都柳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综合防治区(Ⅳ区)。针对各个防治区的石漠化现状与特点,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石漠化综合防治工程是一项惠及当代,功在千秋的系统工程,按规划项目投资,实施后将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州各类石漠化面积得到综合全面防治,将从根本上遏制石漠化的危害,项目区森林植被得到保护和恢复,全州森林植被覆盖率可提高到56%以上,生物多样性增加,林分结构得到调整,大气环境得到净化,水源充足、水质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不断提高,缓解人地矛盾,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文章最后从政策、法律、科技和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