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农业模式转型与乡村改造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feng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的思想及相应的行动由来已久,但到了21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土地整理在表述上转变为“土地整治”,其目标突破了传统的农地整理范畴,将对农村建设用地的整治(村庄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这一时期的土地整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相结合,成为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土地整治由此为地方政府大规模改造乡村铺平了道路。而目前学界对土地整治的研究主要局限在专业应用领域,其他领域的研究则往往将之作为无关紧要的政策前提,而遮蔽了其实质、内涵演变、运作机制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一技术性项目的社会学研究,试图发现蕴含在土地整理中的社会意义和政治经济逻辑。本文采用国家—市场—农民的分析框架,通过访谈法和半参与式观察法,以皖南一个产粮大县作为研究单位,对一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过程研究。研究发现该县借上级分派的土地整治任务,化压力为机遇,申请土地整治项目,积极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化现代农业,并通过土地整治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破解工业发展、城市扩张的“土地瓶颈”。戴村正是在地方政府与下乡资本的联合干预下,于2012年开始了“整村推进式”的大规模土地流转和村庄拆迁。这一强制推进的国家工程使农民脱离自己的土地和居所,改变了农业的经营模式,并肢解了村庄。通过对戴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描述分析,本文试图呈现“土地整治”这一原本是看上去具有建设性的政策设想如何在地方实践中变异,成为对乡村的摧毁性的力量。同时在理论上突破传统农民学研究的国家一农民二元对立的分析框架,指出国家、农民各自的利益分化及国家、资本、农民三者间多向复杂的关系。论文各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交代研究缘起,并对已有研究进行回顾,指出其中的不足,说明本文的研究主旨和方法;第二章以时间的顺序介绍了自民国以来土地整理的初衷、本意与变异的过程,以及近年来中央政府土地整治任务的分配;第三章在上一章的背景下,介绍了地方政府借申请土地整治项目化压力为发展机遇,以及资本参与项目发展现代农业的多重目的。四、五两章分别对戴村的土地整治项目的两项内容:农田整理和村庄整治进行过程性的研究,其中第四章分析了土地的平整和大规模流转的过程及带来的“去小农户化”后果;第五章介绍了集中居住的实施、引发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村庄空间、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解体。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分析了土地整治的变异过程、变异原因,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大陆法系公证制度起源于古罗马的"达比伦",即代书人制度。公证的产生与罗马社会简单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独特的法律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公证的发展过程中,宗教
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利用讽刺作为武器来揭露社会黑暗和人性的不足。这是他作品最大的特点。如何在译文中再现他这一特点是译者面临的首要难题。本文译者利用关联翻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11-2013年河南省所举行的3届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赛事信息进行了统计和技术分析研究,发现河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存
对比钢筋纤维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的性能和应用现状,指出钢筋纤维混凝土管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大的潜在应用市场。并对悬辊法制管工艺进行了创新,制
<正> 蒸养混凝土中应用外加剂是提高混凝土制品厂技术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可取得如下效果:缩短蒸养时间或降低蒸养温度,提高产量,节省能源;提高蒸养制品的质量;节省水泥及利
<正>一、科学探究教学的缺失《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可见重视科学探究的教学是实施物理新课改的核心方式,
唱和是指人们为了交流情感而相互赠答、酬赠诗歌的文学交往活动。唱和诗自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到了唐代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具体体现在文人与文人、文人与帝王、文人与僧人。就文
<正>力的分解作为高中最早出现的一种矢量运算,对只熟悉代数运算的高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很难适应。而如何分解一个力更加抽象,即便是教材中要求的"按照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
研究了利用建筑垃圾、采用免烧免蒸工艺,生产免烧砖的技术。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可全组分利用,且利用率可高达80%以上;不同使用年限的建筑垃圾对胶结材料的性能影响不大。
高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高中班主任要突出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多多留白,留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