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基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趋势以及传统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从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积极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探索,在各社区因地制宜建设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护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19年11月,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提出上海在未来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将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作为首选的模式。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开展时间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本研究将“可及性”概念引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领域,研究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的现状。通过借鉴已有的可及性分析框架,本文建立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的应然模型,包括可用性、可达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可适应性等5个维度,并依据此模型在上海市J街道和G街道设计发放530份调查问卷,获得老人可及性感知的第一手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可及性各级指标权重及得分的情况,进而得出需求方视角下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的实然特征。结果显示,第一,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综合可及性得分为3.37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第二,二级指标中,“可用性”和“可负担性”的权重最大,得分情况却最差,“可接受性”的得分情况处于一般水平,“可达性”和“可适应性”的得分情况较好;第三,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网点服务人员数量、上门服务内容种类、上门服务人员数量、网点服务设施数量、网点服务内容种类。在此基础上,采用Order Probit回归模型对影响可及性的相关因素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女性老人、高龄老人、农业户口老人、有配偶老人可能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存在更高的敏感性;第二,收入水平、居住情况、照料情况、房屋情况是可及性比较重要的相关要素;第三,老人身体与精神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会极大地影响其对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的感知。结合深入访谈,本文认为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可及性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在可用性方面,存在服务利用程度不高、服务项目无法满足多样性需求、机构数量和规模难以满足大规模老人的需求、老年辅具用品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等问题;第二,在可负担性方面,存在政府财政压力较大、机构回报率低、老人无力负担或低意愿购买服务等问题;第三,在可达性方面,存在机构选址布局不完善、老式住宅楼梯阻碍老人外出等问题;第四,在可适应性方面,存在服务人员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服务队伍的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养老服务岗位缺乏就业吸引力等问题;第五,在可接受性方面,存在传统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背后的原因,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第一,提升可用性,构建“互联网+”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完善服务项目的种类与内容,以建立供需匹配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第二,提升可负担性,形成养老服务的多元投资机制,完善养老服务的价格补贴机制,探索分级分项的灵活收费方式,以激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第三,提升可达性,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的全面精准覆盖,健全服务预约机制,构建信息化服务流程,以形成“15分钟”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圈;第四,提升可适应性,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人员梯队建设,加大服务人员职业培训,以提高服务人员的素养;第五,提升可接受性,加强宣传,树立社会化养老理念,加快培育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连锁品牌,加强老年人信息科技教育,以提高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吸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