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矛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经济开始步入以调整带动发展的“三期叠加”新阶段,扩大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成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选择。面对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中国内控制通货膨胀的压力日益剧增、产能过剩与物价上涨迅猛等多重问题交织的复杂性,政府在新一轮实施的积极财税政策是就此淡出抑或是继续扩张需要格外慎重考虑,全面评价我国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拉动的政策效应,并进一步对我国财税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取向进行展望,从而为后危机时代政府宏观调控决策提供全新思路和理论依据。论文研究依照“文献梳理—机理分析—现状考察—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分析脉络开展。文章就我国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文献梳理,就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进行理论机制和现状分析。以我国1999—2012年期间省级面板数据,系统全面考察因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第三方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差异时,税收负担和税制结构、财政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进行多维度分析,从而验证我国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效应的非对称性、空间溢出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的作用特征,从而明确实现我国居民消费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方向与重点。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文章首先对我国1999—2012年间财政政策非凯恩斯效应潜在时期进行划分,用动态效应面板数据模型GMM估计方法考察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税收收入在财政平稳时期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税收收入的凯恩斯效应在财政扩张时期得到进一步强化;税收收入在财政紧缩时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有所改善,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总效应系数小于零,即税收收入在财政紧缩时期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财政支出在财政平稳时期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即财政支出在财政平稳时期表现为非凯恩斯效应;财政支出在财政扩张时期对居民消费的非凯恩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财政支出在财政紧缩时期对居民消费同样存在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动态效应面板计量模型GMM估计研究发现我国财税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在财政扩张与财政紧缩时期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和效应的非对称性。2.文章运用Kernel核密度函数及Markov链分析方法考察中国省域居民消费水平的集聚格局和时空跃迁。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省域居民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高低居民消费俱乐部之间的差距趋于平缓。通过Markov链转移概率矩阵反映中国省域居民消费水平分布内部各地区相对位置的长期动态演进趋向中呈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居民消费水平分布内部各地区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较强,居民消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并不存在。采用空间Durbin计量研究发现税收负担和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对我国区域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正向的传导作用,同时存在着负的空间外溢性特征;以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和以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为主的财政支出结构则抑制了我国区域居民消费水平,同时存在着负的空间外溢性特征。3.面板门槛计量模型研究发现以城乡收入差距门槛值作为外生变量构建的财政政策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分段函数中,对于税收负担和财政支出规模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收入差距绝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4015元—7016元和7912元—10323元;对于税收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城乡收入差距相对数最优区间分别为0.126—0.171和0.127—0.172。因此,应当辩证看待政府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即财政政策对居民消费水平既不会产生绝对的正面影响,也不会产生绝对的负向影响,其影响结果更多地取决于当地自身所处的财政时期效应区制、区域空间位置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促进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点在于财税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