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反社会行为和问题行为之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障碍。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具有出现早、稳定性和连续性强等显著特征,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后期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探索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特点及其家庭影响因素显得十分重要,这也是以往研究的热点。因此,本文通过自然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学期内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隔代教养”的关系,以此丰富、补充相关研究理论。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探讨:第一,探究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强度、发生的背景活动、性别对应关系、结束方式和和生理特点,以及它们在学期内的纵向发展特点。第二,探究家庭教养的代际差异及有无祖辈参与教养下幼儿攻击性行为表现的差异。第三,探究“隔代教养”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及这种关系和父辈教养、幼儿攻击性行为两者之间关系的差异。第四,根据幼儿攻击性行为学期内的发展特点及其与“隔代教养”的关系特点提出相应的幼儿攻击性行为预防、矫正策略。本研究的主要结果:1.学期初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时期和不稳定时期,幼儿的各类型攻击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到了学期中期,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发展状态趋于平稳,幼儿的总体攻击、身体攻击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开始显著,但是语言攻击、关系攻击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仍不明显。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检出率在学期初期与学期中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相比较学期初期,幼儿的各类攻击性行为在学期中期都明显减少。但是各年龄段幼儿的减少幅度不同,大班减少的幅度最大,中班减少的幅度次之,小班减少的幅度最弱。3.祖辈教养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祖辈参与教养下的幼儿攻击性行为显著少于父辈独立教养下的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祖辈较高的学历水平和祖辈、父辈教养的一致性可能是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发展的保护因素。4.祖辈的养育会反向预测幼儿学期初期的身体攻击,而心理压力会反向预测幼儿学期初期的身体攻击和学期中期的关系攻击,同时正向预测幼儿学期初期的关系攻击,这有别于父辈教养行为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教师、父母和祖辈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