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主动悬架的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车辆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主动悬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控制方法是主动悬架的核心技术之一,对包含平顺性及操纵稳定性在内的悬架综合性能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名义工况下的最优性能和变工况(变参数工况与变行驶工况)下的鲁棒性能是评价控制系统工作效果的2个重要方面。为使主动悬架获得名义最优性能以及变参数/行驶工况下的良好鲁棒性,在提出一种全息最优滑模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方法在主动悬架上的运用,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针对线性1/2车4自由度车辆模型,根据现有的最优滑模控制方法为车辆主动悬架设计了现有最优滑模控制器,并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现有最优滑模控制方法不能使主动悬架在名义工况下获得最优性能,以及在变参数/行驶工况下鲁棒性较差的原因。其次,发明了“一种用于车辆主动悬架的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专利申请号:2015100343754)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状态方程进行扩展,构建不丢失任何系统结构与期望性能信息的滑模流形函数,并据此设计了主动悬架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再次,针对悬架不可避免的非线性特性,基于1/4车2自由度车辆模型,给出了非线性主动悬架用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根据前馈反馈线性化方法进行控制系统线性化、为线性化后控制系统设计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及控制反线性化等三个环节来实现非线性主动悬架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考虑悬架非线性特征的情况下,通过数值仿真分析了主动悬架全息最优滑模控制器,模糊逻辑滑模控制器(在考虑非线性特征时,选用现有的最优滑模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无法正常工作,用模糊逻辑滑模控制器代替)以及被动悬架在变参数/行驶工况下的悬架性能及鲁棒性的优劣。本文关于主动悬架全息最优滑模控制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为主动悬架及半主动悬架控制技术的后续理论与试验研究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工程价值。
其他文献
油层仿生电脉冲造缝解堵技术是本课题组开发出的一种新的油井解堵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智能解堵作业机器人将正负电极送入射孔通道中进行火花放电以实现对地层的造缝和解堵。该
当前,煤层气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十分重要。近二三十年煤层气勘探开发成果表明,我国煤层气资源非常丰富,高、中、低变质程度的煤储层皆蕴含着大量的煤层气资源,然而,当前国内商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各个企业及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选择面的扩大,使如今的制造业产品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博得客户青睐,获得市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我国地质灾害发生频繁且种类繁多,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70亿元。地质灾害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生态环
针对国内目前两种典型高速列车A和B,其中A型车使用了低锥度的LMA踏面,较小的一系纵向定位刚度,阻尼系数极大的抗蛇行减振器。B型车使用了大锥度的S1002G踏面,较大的一系纵向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及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以锂电池为动力源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将会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对动力源的功率和能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单体电池需经过相应的组合后才能提
基于东辛油田丰富的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以深入探讨含油高度的主控因素为目的,对东辛油田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