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瘀热毒往往不是单独致病,而是互相影响,涉及多个脏腑,普遍存在于内科疑难疾病。复习文献,凉血化瘀法、凉血化瘀解毒法仅有散在论述,其理论基础论述更少,中医病机理论的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中医治疗的发展。本课题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基点,从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三方面探讨瘀热毒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文献研究认为瘀血致病临床表现多为:疼痛、发热、皮肤粘膜青紫、瘀斑、出血、积块、肿块,脉沉、涩、结,多病情反复,病程较长。热邪致病临床表现多为:高热、恶热,易伤阴津,易动风、动血等。毒邪致病临床表现多为:神昏、谵语、黄疸、斑疹、泄泻、呕吐、水肿、癃闭、便秘、积聚、疮疡等。在内伤病范畴中,瘀热毒致病的临床表现多为:疼痛、身热、面红、紫癜、斑疹等,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表现、病情转归相吻合。对近15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古今文献与临床报道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其病因病机、辨证用药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发现瘀、热、毒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的主要病理因素。实验研究目的观察凉血化瘀解毒法对MRL/lpr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瘀热毒的作用。方法将MRL/lpr鼠分为模型组、阴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中药组予凉血化瘀解毒复方,西药组予强的松加环磷酰胺,观察MRL/lpr鼠血中抗ds-DNA、抗核小体抗体变化及肾组织中MMP-9、TGF-β、TNF-α、VEGF、TMP表达的变化。结果MMP-9、TNF-α、VEGF、TMP在模型组表达较高,中药组及中西药组能下调MMP-9、TNF-α、VEGF表达,西药组能下调MMP-9、VEGF的表达,而对TNF-α表达影响较小,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TM对表达有所下调,但没有统计学意义。TGF-β在模型组表达较低,用药组均有上调其表达的作用。结论凉血化瘀解毒法对MRL/lpr鼠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与现代医学基础治疗基本一致,并有部分协同作用。部分说明SLE瘀热毒与相关细胞因子具有相关性,揭示了瘀热毒存在的依据,提示瘀热毒在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病例选取2009年1月-2010年4月期间江苏省人民医院风湿科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例124例,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我们认为与瘀、热、毒相关的症状体征如面部皮疹/红斑、口腔溃疡、皮肤血管炎/血栓、甲周红斑/冻疮样皮疹、雷诺现象、紫癜、发热、腹痛、烦躁、癫痫、肝/脾大、淋巴结肿大等;与瘀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如标血小板、凝血功能、D2聚体、血脂、抗心磷脂抗体等,与热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如血沉、CRP等,与毒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如自身特异性相关抗体及免疫指标如:IGG、C3、C4、抗ENA八项。统计发现瘀热毒相关的症状与体征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实验室指标中与瘀有关的实验室指标血脂、凝血功能、D2聚体及毒有关的相关抗体所占比例较高。症状、体征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瘀、热、毒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相互间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和多重相关性。药物治疗中,病例90.20%使用活血化瘀药,病例60.70%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药。可见瘀热毒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病理因素,而瘀贯穿病程始终,为瘀热毒在狼疮病情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临床统计数据。通过对瘀热毒病机理论的深入研究,试图补充完善在内科杂病、特别是内科疑难疾病中瘀热毒理论,为瘀热毒证的辨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