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重症监护大病房和单间病房的噪声环境,判断两种病房噪声环境有无区别及24小时连续等效声级变化规律。2.调查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睡眠质量和对仪器报警声的感知情况,为重症监护病房制定仪器报警管理制度时提供参考。方法1.选用经校准后的多功能声级计,选取周一至周日7天的测量时间,采用24小时连续等效声压级测量方法分别对开放式大病房和单间病房进行噪声测量。收集噪声数据,用Excel表录入,绘制24小时噪声变化趋势图,对两种类型重症监护病房的噪声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昼夜峰值、昼夜均峰值和背景噪声值进行具体分析。2.采用自制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ichards-Campbell Sleep Questionnaire,RCSQ)和噪声源感知问卷。对2018年4月~2018年10月重症监护室的122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录制9组报警声,分别是:A组-心电监护声、B组-输液泵声、C组-微量泵声、D组-呼吸机声、E组-血滤声、F组-输液泵+微量泵声、G组-输液泵+呼吸机声、H组-心电+输液泵+呼吸机声、I组-心电+输液泵+呼吸机+血滤声。填写听报警录音后的感知问卷,将数据录入Excel和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一周内24小时等效连续声压级曲线显示大病房整体趋势要高于单间病房,大病房的噪声均值在60~62dB(A)之间,均>60dB(A)以上;单间病房的均值在59.0~59.9dB(A)之间,均>55dB(A)。2种类型的重症监护病房噪声最大值均>60dB(A),且均出现在15:30~16:30时间段;最小值均>45dB(A),且均出现在凌晨1:30~4:30时间段;昼间峰值均>80dB(A),夜间峰值均>78dB(A);昼间均峰值均>60dB(A),夜间均峰值均>55dB(A);昼间和夜间背景噪声值均>55dB(A)。大病房和单间病房的均峰值在昼间差异较大,昼间和夜间的背景噪声值没有明显差异。2.122位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范围是3~90(48.82±22.14)分,82%的患者睡眠质量得分较低,处于中低等水平,只有18%的患者睡眠质量较好。ICU住院天数对睡眠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得分呈负相关,住院天数越长,睡眠得分越低,睡眠质量越差。在仪器噪声源的分辨中,最能被分辨出的是微量泵和输液泵报警声。年龄、文化程度与能否分辨噪声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能否分辨噪声源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文化程度与能否分辨噪声源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6。同时长的9组仪器报警声对患者的紧张感知、烦乱感知和害怕感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最让患者紧张、烦乱和害怕的是多组合报警声I组和H组。9组仪器报警声中,随着报警时长的增加,B组、C组和F组的紧张感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的烦乱感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F组和I组的害怕感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种类型的重症监护病房的噪声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昼夜峰值、昼夜均峰值和背景噪声值均超过了国内外指南推荐标准。其中大病房的24小时等效连续声级趋势图整体会高于单间病房,但2种类型的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时间段一致,一般是在家属探视、交接班和有翻身拍背等治疗的时间段,可以发现与医护人员排班情况和病房工作制度有一定关系。2.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的睡眠质量不高,住院时间会对睡眠质量有所影响。多种仪器报警声会使患者感到紧张、烦乱和害怕,随着报警时长的增加,对患者紧张、烦乱和害怕感知均有影响的是微量泵和输液泵作为噪声源带来的报警声。重症监护室的仪器报警声不仅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而且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感知,因此,医护人员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重症监护室依据科室情况建立仪器报警管理制度,尽快处理仪器报警声,尽可能的减少噪声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