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结构转型、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所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引发公共危机、威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危机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03年"SARS"、2008年凝冻灾害、拉萨“314藏独”事件、“汶川”地震等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处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干旱、冰雹、暴雨、洪涝、凝冻等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以及地质灾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等都造成了极大影响,制约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由于贵州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贵州的气象灾害具有局域性、来势猛、时间短等特点,给监测、预警和应急工作带来困难。加上人为的对生态的破坏,对贵州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负反馈效应。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贵州省经历了各种危机和灾难的考验,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但是,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水平与公民的期望、’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危机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尽完善,政府和整个社会的危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日益增多,切实提高贵州省政府和社会公共危机应急能力,维护好公共安全和民众利益,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直接和现实的意义。本论文的研究拟分五个章节:第一章:绪论这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选题背景目前我国公共危机处于高发阶段,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对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策制定、政府管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速,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公共危机波及范围越来越广,公共危机危害性越来越深。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本文立足贵州,深入分析探讨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途径。2、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研究目标:通过梳理当前国内外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综合分析贵州省公共危机的类型、评价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现状、探索适合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途径与对策,加强政府和社会公共危机应急能力的建设。研究意义:长期以来,人类的发展伴随着与自然界艰苦的斗争,,随着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为的突发事件也日益上升。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也在严重破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3、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研究重点、难点:(1)梳理当前国内外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2)综合分析贵州省公共危机的类型、分析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现状。(3)探索适合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途径。创新之处:结合国外的管理经验,分析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搜集2003年的“SARS”事件,2008年初雪灾,“6.28”贵州省瓮安县民众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突发事件等全面而详实的第一手实证资料,在充分发挥城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综合优势,探索适合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途径与对策,以加强政府和社会公共危机应急能力的建设。第二章: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本章节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简要整理归纳,探索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解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历史沿革以及当前我国的相关理论研究概况;较详细地介绍当前国内外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实践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方法,为有效管理公共危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第三章: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分析分析总结贵州省公共危机类型、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取得的成绩以及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全面地阐述了贵州省的公共危机管理现状。第四章: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实现途径之一:政府方面在对贵州省公共危机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节通过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明确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核心主体的地位,强化政府的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应急水平。第五章:贵州省公共危机有效管理的实现途径之二:社会方面实现对贵州省公共危机的有效管理,明确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地位,加强社会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立政府和社会共生协作的公共危机多元共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