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了解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征; 2.探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方法: 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太仓市4所小学,对这4所小学1-6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共调查6064人,各年级的人数分别为:一年级1011人,二年级983人,三年级1047人,四年级981人,五年级891人,六年级947人。参与调查的学生年级、性别比例均衡,年龄6-12岁。 2.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调查问卷:(1)儿童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籍、胎次、喂养方式、出生体重及身长等);(2)父母一般情况(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家族史及吸烟、饮酒情况等);(3)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问卷。学生调查问卷:主要是日常生活、行为因素的调查,综合多种权威测量量表,挑选概括一些有关基本信息和日常生活习惯的问题组成生活因素评估问卷,主要涉及饮食、运动频率、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 3.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的调查问卷经过核对后进行录入,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 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64份,回收5976份,回收率为98.5%;有效问卷5860份,有效率为96.6%。男生3028人(51.7%),女生2832人(48.3%);年龄6-12岁,平均年龄为8.77±1.781岁,男生平均年龄为8.78±1.780岁,女生平均年龄为8.76±1.771岁。其中汉族学生5800人(99.0%),少数民族学生共60人(1.0%)。 2.家庭每月总收入主要集中在5000-15000元,前3为分别为8000-12000元(17.4%)、5000-8000元(16.1%)、15000元或以下(15.0%);父母亲年龄均符合正态分布,父亲平均年龄为36.31±4.178岁,母亲平均年龄为34.50±3.483岁;父母亲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高中/中专以上,均占到80%以上;父母亲职业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医生等)、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如警察、邮政电信业务人员)及国家、党群机关其他事业单位负责人,均占到70%以上。 3.本次调查共计5860份有效问卷,有809名儿童符合FC罗马Ⅲ诊断标准,总的患病率为13.8%。 4.儿童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少于每周3次(96.2%)、排便为块状或硬便(93.1%)和排便费力(90.0%)。排便费力、排便为块状或硬便、有排便不尽感、有肛门直肠梗阻和/或阻塞感、需要用手操作以促进排便(至少每4次排便中有1次)及排便少于每周3次这6种症状均十分常见,多数患儿都有2种(含2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 5.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人群特征:1-6年级儿童FC的患病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其中一年级儿童FC患病率(16.7%)为最高,六年级儿童FC患病率(10.7%)为最低;男生患病率为16.0%,女生患病率为11.4%,男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学校、年龄、民族间儿童FC的患病率差异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6.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证实人工喂养、添加辅食过早、母亲教育程度高、高经济收入、体重偏胖、蔬菜水果少、常吃油炸食品、挑食偏食、饮水少、运动量少为FC的危险因素,各因素危险程度的顺序为:人工喂养>运动量少>常吃油炸食品>添加辅食过早>饮水少>蔬菜水果少>挑食偏食>体重偏胖>母亲教育程度高>高经济收入。 结论: 1.本次调查儿童功能性便秘总的患病率为13.8%。 2.儿童功能性便秘最常见的症状是排便少于每周3次、排便为块状或硬便和排便费力。6种症状均十分常见,多数患儿都有2种(含2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 3.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人群特征:1-6年级儿童FC的患病率基本上呈下降趋势;男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女生;不同学校、年龄、民族间儿童FC的患病率差异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4.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人工喂养、添加辅食过早、母亲教育程度高、高经济收入、体重偏胖、蔬菜水果少、常吃油炸食品、挑食偏食、饮水少及运动量少。各因素危险程度的顺序为:人工喂养>运动量少>常吃油炸食品>添加辅食过早>饮水少>蔬菜水果少>挑食偏食>体重偏胖>母亲教育程度高>高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