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垄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ou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据对市场活动渗入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围绕数据所产生的垄断行为引起学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数据集中性带来的规模效应,驱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对于数据的巨大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数据和竞争之间的互动,使企业愈发关注如何利用自身的数据以及获取更丰富的数据以保持领先的竞争力,甚至利用数据进行限制竞争、获取垄断地位。有鉴于此,反垄断法应当对数据垄断行为给予一定的制度回应。数据垄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亦是实现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消费者权益三重价值利益均衡的制度体现。本文尝试以数据垄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为切入点,围绕数据垄断行为的基础理论以及三种最为主要的数据垄断行为,剖析反垄断法应当探寻一条利益平衡的治理之道,进而对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则完善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除去引言、结论,共分为五个部分,重点探析了数据垄断行为违法性认定的理论基础以及三种典型的数据垄断行为的判定路径。第一部分是对于数据垄断行为的基础理论概述。在对数据垄断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最为主要的数据垄断行为,剖析数据垄断这一现象本身具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双重性质。本文认为,数据垄断行为具有垄断的集中性、影响的广泛性和行为的隐蔽性三个主要特点。数据垄断行为存在通过数据资源的规模效应提高效率、促进创新的正面效应,但是同时也因其规模效应存在限制排除竞争的垄断隐患。与传统典型的垄断行为相较而言,数据垄断行为既与之相关同样脱胎于前者,也因其客体和技术条件的特殊性与之有别。第二部分是对数据垄断协议违法性认定的探讨。数据垄断协议违法性认定的难点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认定困境:一是默示合谋更为隐蔽难以发现和证明,二是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协议主体的认定开始模糊,三是主观要件的认定存在解释困境。对此,本文认为数据垄断协议的归责原则应当兼顾产业激励和技术创新的需求,以合理原则为主、本身违法原则为辅。同时,根据合谋算法对垄断协议的不同作用进行区分认定。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数据领域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性认定。数据领域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在认定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难点,一是企业的数据处分权问题尚不明晰,二是数据领域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可行的认定标准,三是如何属于滥用行为存在争议。对此,本文认为相应的应当认可企业对于赋加劳动价值的数据享有一定的权益,并且根据数据的特征和行业特点科学界定相关市场,以数据控制能力为主形成市场支配地位的综合认定标准,对于滥用行为的判定也需要进行类型化的细分。第四部分关注数据领域经营者集中行为的违法性认定。就目前的经营者集中申报审查制度而言,存在合并申报审查的适用困境、数据企业的锁定效应、竞争市场结构的动态性以竞争损害后果难以认定四个方面的难点。相应的,对其违法性认定应当丰富经营者集中合并申报的标准,区分数据在经营者集中的作用,并且提高反垄断执法机构在这一问题上的主动性。第五部分是对于未来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数据垄断行为的制度构想。随着数据垄断行为越来越频繁,《反垄断法》在未来必然需要形成一定的制度回应。首先,应当将数据垄断纳入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其次,构建公平合理的数据竞争规则。最后,优化数据领域的流动分享机制。
其他文献
孝,通常有善事父母之意。西周孝道理念在国内普遍传播,当时的孝道核心是祭拜先人,到春秋时期,孝道的内在含义发生变化,逐渐具有孝敬父母之意。春秋时期,诸侯割据、礼崩乐坏,孔子在了解西周礼乐制度后,创建“仁”学,“仁”学理论中包含了孝道观念,何为孝道?它是一种在血缘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孔子的孝道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此同时,孝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张,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孝道观念的渗入。在汉代,忠是可
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早期形态,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被广泛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然发展为多种商业模式,并渗透到了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在促进经济繁荣、推动世界贸易发展、提升全球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国际税收规则在数字经济时代陷入困境,而税收管辖权理论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税收管辖权是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其具有协调各国税收管辖权、避免乃至消除国际重复征税的重任,并影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国家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由于政策引导、企业自身的拼搏创新以及市场协作的相互配合,使得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连续多年保持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也受到各地投资者的青睐。投资者要想利用有限的资金有效规避风险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就需要选择最具
强制盈余分配制度是近年来一直是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由于实践中常发生公司实施无盈余政策,致使少数股东无法获取盈余的不公平现象,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确立了一项强制公司进行盈余分配的规则。强制盈余分配制度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该制度各方争议不断,并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在具体规则已明晰的情况下,笔者希望再对强制公司进行盈余分配的必要性与缺陷进行一番探讨,笔者全文统共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实证
在我国,政府通过磋商来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做法源于2015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该试点方案经过两年的实践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2017年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并在2018年1月1日开始全国推行。该方案明确规定磋商前置的模式,意味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必须先经过磋商才能进入诉讼,由此看来磋商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中发挥着重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改变了宅基地权利结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宅基地退出制度是农民处理闲置宅基地的重要途径,同样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同时,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宅基地退出制度都是针对宅基地的制度安排。研究两者的关系,尤其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影响是必要的。本文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对宅基地退出制度带来的挑战入手,对宅基地退出制度的完善进行探索。除引言和结语外,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
2017年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商业诋毁条款中,经营者所编造、传播的信息有两种类型,即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但由于该条款未明确误导性信息的含义及类型,也未有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对误导性信息司法认定过程应考虑的因素加以细化,故一定程度上造成司法实践中一部分法院对商业诋毁条款中误导性信息的认定存在一定问题。鉴于此,本篇论文意图针对上述情形提出若干解决思路。本篇论文排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四个
在数字经济时代,以传统常设机构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税收征管规则已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商业模式,非居民企业通过人为规避构成常设机构进行逃避税,严重损害了来源地国的税收权益。由此,《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第七项行动计划——防止人为规避构成常设机构》(以下简称BEPS第七项行动计划)应运而生。BEPS第七项行动计划对2014版《OECD范本》中的常设机构条款作出了相应修改,主要包括代理人的适用范围修改、特定活动豁
近年来,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的毒品犯罪主体,其涉毒犯罪尤为突出。司法实践中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作为特殊人群,基于对胎儿和婴儿的保护,法律给予了其最大限度的保护。实践中,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无论是采取强制措施、判处刑罚还是刑罚执行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对她们的保护。怀孕妇女和哺乳期妇女实施毒品犯罪后,往往被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且在判处刑罚时往往对其从轻处罚。即便经
能源行业是实现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传统能源在带来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以来,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探索建立可再生能源行业法律制度,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度应运而生。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呈现井喷式增长。研究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目的在于解决阻碍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绊脚石,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