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数学模型思想一直备受教育学界所重视。我国在最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特别把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了学段上的划分,即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和初中阶段的模型观念,标志着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具有不同层次的意识或能力。模型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趋势。问题解决教学和模型意识之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能够共同促进学生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模型思想一直备受教育学界所重视。我国在最新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特别把数学模型思想进行了学段上的划分,即小学阶段的模型意识和初中阶段的模型观念,标志着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具有不同层次的意识或能力。模型意识的培养可以让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发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趋势。问题解决教学和模型意识之间存在较高的契合度,能够共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因此,本研究是在国家标准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其以模型思想为基础,以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培养教学为研究内容,以小学中高年级为研究阶段,以问题解决教学为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开展相应的学术性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和研究意义为基础,对涉及的核心概念和依据的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分析和理解有关文献后,对数学模型思想与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关系进行辨析,主要是明确两者的内涵及关系,并对小学数学教材中涵盖的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分类,以使模型意识的培养更有抓手、更具目标性。第二部分是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为标本,从教学准备、实施和反思三个阶段,建构小学数学模型意识培养的理想教学流程。该流程是模型意识培养教学的应然状态,也是后续对问题解决教学中模型意识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参照依据。第三部分先是对问题解决教学中模型意识培养的实然状态进行调查与分析。首先,从掌握、认知和行为三个维度对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次,从教师访谈结果和教学案例的实际情况发现与验证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相应分析。主要问题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内容上,对模型意识的理解和认知不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上,忽视模型意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条件。教学实施阶段,导入环节,难以构建多元生活化问题情境,教师指导性过强;解决流程环节,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师生互动较为浅显,教学方式形式化,练习题设计较为不当;教学策略环节,采用僵化的教学方法,机械化运用;课堂评价环节,评价的内容、主体和方式较为单一。教学反思阶段,主要在反思内容、主体和方式上存在欠缺。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教师对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的理论研究和模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探究皆不足。根据以上问题与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教学准备上,为模型意识的培养做好内部准备;教学实施上,全面实现模型意识培养;教学反思上,为模型意识的再培养做铺垫。
其他文献
随着20世纪美国卡车运输业的兴起,美国铁路运输业受到重创。1958年美国《交通法》的颁布使铁路行业开始获得联邦政府的资金援助。然而,该法“中止铁路客运”的条款却使东北部大都市区的通勤铁路业务相继中断,从而引发了“通勤危机”。危机对纽约大都市区民众的日常通勤影响最大,但纽约州政府的应对措施却无法有效化解危机。在以费城市长为首的美国主要市政领导和铁路公司共同努力下,到50年代末,寻求联邦政府援助城市公
根据清宣统三年(1911)编纂的福建省连城县《龙足乡邹氏族谱》,生活在闽西连城的邹氏家族,在1600至1840年间的人口发展,不仅表现出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家族人口的增长节奏和规模,而且还有着其独特的生育模式。该家族所在的闽西连城,地处山区,相对封闭,受外部因素影响小,因此在明清易代的战争与社会动乱之际,也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但闽西地区可利用土地较少,从而制约了人口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在雍正、乾隆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鉴于印度对英国的战略价值,以威尔逊为首的工党政府致力于“保卫”印度。1964年中国成功进行核试验后,应印度政府的核保护请求,威尔逊提出在印度洋部署“北极星”导弹核潜艇的计划,以阻止南亚的核扩散危机,维持英国在远东的独立核威慑力量。然而,经过长达四年的内部讨论和与美印等国的协商,该计划最终未能成行。其原因在于英国政府内部各部门的反对、英美印三国不同的利益诉求和英国国力的衰弱。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期间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重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制定与实行了许多教育政策,本研究就立足于上述教育政策,对于教育政策的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结合了专业化教育政策分析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本研究立足于干部教育政策、学校教育政策和社会教育政策。对教育政策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分析,并由此得出成就和经验。本论文在
教育是兴国和强国的关键,而教师则是立教和兴教的中心。很长一段时间内,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教育发展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其中,城乡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差异也在逐步拉大,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一系列补充政策的出台,充分显示出国家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出台的乡村教师补充政策进行分析,以找到当前乡村教师补充政策内容中的不足之处,进而
在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课程领导力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课程领导力是指基于农村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愿景与目标,农村校长动员利益相关者的能力,并创造性地运用一方水土的教育资源与环境共同促进农村学校和学生发展。因此,本研究基于在地化教育相关理论,采用质化和量化方法,阐述教育现代化视域下农村校长在地化教育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改进建议,提升农村校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教育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学校设备先进、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丰厚、教学形式也日益规范,但却存在着农村学校教学内容脱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当地的社区文化以及自然生态等方面的问题。农村教育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短板,实施在地化教育即与农村一方水土相联系的教育是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在此过程中,农村校长作为农村学校的关键对学校未来的发展起到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一直以来国家和社会都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资源尤为丰富,它是小学语文教师按照新课标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通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助推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实现的有力抓手。当下小学语文教师钻研及利用古诗词中传统文化要素资源开展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为帮助小学语文教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是增强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必然要求,是增强高校辅导员育人信念的必然要求,是回应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就目前而言,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较多的现实阻梗,如存在人才选聘管理机制的滞后发展,致使辅导员队伍发展后劲不足;“教”与“学”的双重抑制,促使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向往生活和现实生
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历史课程,理论界和教育界已有一些讨论和实践,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五育”目标能否协调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时“融”什么和如何“融”、如何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课程的效果、历史教育的隐性特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要求的关系如何处理,还是有些值得进一步厘清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与“五育”目标协调一致时,融入与评价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