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籽果胶自凝胶机制及其对淀粉性质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胶作为增稠剂、凝胶剂、稳定剂等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商业果胶主要来源于柑橘皮和苹果渣,且为高酯果胶。为了获取较低酯化度的果胶只能通过加工手段去酯化,因此急需寻求具有较低酯化度果胶的天然资源。薜荔雌果种子(薜荔籽)常被人们用于制作“凉粉”,已经被证实这是由于其富含果胶,是一种优质的果胶资源,且酯化度较低。然而目前缺乏对薜荔籽果胶分子结构和凝胶性质的系统研究。本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提取薜荔籽果胶,对其基本成分和精细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结构特征与表征方法间的适用性;在薜荔籽制备“凉粉”的基础上,考察薜荔籽果胶的凝胶性质并阐明自凝胶机理和凝胶驱动力;并进一步对凝胶驱动力进行调控,通过p H和单价离子诱导果胶凝胶。非淀粉多糖常用于改善淀粉的理化性质,但是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还以薜荔籽果胶为例,从淀粉颗粒吸附果胶的角度阐述非淀粉多糖对淀粉性质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水提醇沉法提取薜荔籽果胶,果胶得率为12.53%,半乳糖醛酸含量为89.60%,蛋白质含量为0.95%,阿魏酸含量为0.24%,并伴有少量的金属离子,主要为K、Ca、Mg、Na和Al,以无定形和结晶的形式存在,且不含乙酰基;果胶酸化处理前后酯化度分别为92.27%和56.30%,说明果胶分子上的羧基以羧酸盐的形式存在;对比酸碱滴定和红外光谱测定酯化度的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分析酯化度需要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以羧酸盐(-COO-)的形式存在,而酸碱滴定法则需要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以羧酸(-COOH)的形式存在;薜荔籽果胶的分子量与自身含有金属离子有关,金属离子的存在导致果胶链的缠绕和团聚从而使其表现出更高的分子量,并具有多分散性,且以棒状构象存在于溶液中;中性糖的结果表明薜荔籽果胶的分子链主要以均聚半乳糖醛酸为主(89.14%HG和1.52%RG-I),且侧链较短;薜荔籽果胶乳化性能较差;在12.5-50μg/m L浓度范围内对小鼠巨噬细胞无毒性,且可以显著提高NO释放量,并呈浓度依赖性。2.薜荔籽果胶在浓度为0.75%(w/v)时可以形成自凝胶,凝胶存在明显的热滞后,且触变性较差;自凝胶驱动力分析表明薜荔籽果胶自凝胶是由Ca2+、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共同作用,果胶自身含有的少量Ca2+虽不足以诱导薜荔籽果胶自凝胶,但可以促进“蛋盒”模型二聚体的形成,从而使果胶链彼此靠近产生疏水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凝胶,而氢键则主要起到稳定凝胶网络结构的作用。0.5%(w/v)酸化薜荔籽果胶溶液可以在添加微溶性钙盐(Ca CO3)不添加GDL的情况下形成凝胶,随着Ca CO3浓度的升高,凝胶时间缩短,凝胶强度增加,触变性增强,这是由于Ca CO3被果胶分子中未酯化的羧基水解,从而释放出Ca2+使果胶形成凝胶。3.薜荔籽果胶溶液在p H为4.50时为溶液状,添加GDL降低p H后可形成凝胶,且凝胶速率随着p H的降低而增加,这是由于降低p H抑制了果胶链上的未酯化羧基的电离,从而使果胶链相互靠近,链-链间通过氢键形成凝胶网络结构,果胶链上的阿魏酸和酯基产生的疏水相互作用也可能参与了凝胶。尽管p H为4.50时薜荔籽果胶溶液为溶液状,添加单价离子(Na+和K+)可以诱导形成凝胶,凝胶强度与单价离子浓度和类型有关,与Lyotropic系列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单价离子屏蔽体系静电作用,使果胶链相互靠近,然后通过自身含有的少量Ca2+和链-链间的氢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凝胶。4.淀粉内源蛋白附着在淀粉颗粒表面的孔洞和通道上,因此有助于吸附果胶。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对果胶的吸附量(~50 mg/m~2)明显高于大米淀粉(~5 mg/m~2),说明果胶主要吸附在大米淀粉颗粒表面,而可以渗透进马铃薯淀粉和豌豆淀粉颗粒内部。淀粉颗粒吸附的果胶可以显著降低直链淀粉渗出,表明淀粉颗粒表面的孔洞和通道被堵塞,降低了在加热过程中淀粉颗粒的膨胀和轻微增加了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果胶对淀粉悬浮液在剪切作用下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黏度变化有显著影响,这是由于在加热时吸附在淀粉颗粒上的果胶通过减少颗粒膨胀,然后在冷却时由于聚合物间的热力学不兼容导致聚集,从而影响淀粉的糊化过程。
其他文献
湿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对于实现全球碳平衡、缓解气候变化极为重要。然而,受气候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全球水文格局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导致了湖泊湿地水文环境的改变。但这种变化对于湿地碳汇功能的影响缺乏科学评估。微生物作为湖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导的有机碳转化是维持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关键一环。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水文变化驱动下微生物对于湿地有机碳存储和转化的时空动态,探究水文节律调控湿地碳储
学位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未分化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来源广泛、易获取、免疫原性低及有一定分化潜能等优点,在抗衰老、器官移植、组织损伤修复及多种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干细胞体外扩增时因干性基因容易丢失及干细胞移植到体内因干细胞微环境的变化而不能分化为特定功能细胞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干细胞生存的微环境决定了干细胞
学位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是控制铁氧化物和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分子结构和特性会直接影响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先前的研究开展了大量有关“DOM-重金属”,“DOM-铁氧化物”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工作。但是,从水位条件、分子量水平、Fe(Ⅱ)含量以及微生物作用等方面研究“DOM-水铁矿-重金属”三元体系中,重金属的迁移转
学位
Ⅰ型干扰素是抗病毒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当病毒入侵宿主时,相应的模式识别受体会识别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进而激活下游Ⅰ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来抵御病毒。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能够与Ⅰ型干扰素相互辅助来完成抗病毒反应。RNASEK是一种核糖核酸酶,存在于所有后生动物,广泛表达于所有组织和发育阶段,物种保守性高。此外,有研究显示RNASEK是多种病毒摄入所必需的。LY6E作为一种干扰素诱导因子,受
学位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为害芸香科植物,传播柑橘“癌症”—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严重危害全球柑橘产业的发展。目前防治柑橘木虱主要依靠化学防治;长期、大量喷洒农药造成农药残留、抗性增加、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杀死有益昆虫,因此,寻求控制柑橘木虱的新途径显得尤为迫切。昆虫几丁质合成和降解影响昆虫的蜕皮和变态,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几丁质合成通
学位
学位
植物修复技术具有简单、高效、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生态友好型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然而,土壤修复后产生大量的超富集植物处置不当,不仅易造成重金属的二次污染,而且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因此,超富集植物的生态处理和重金属回收是植物修复产业化的关键。本文以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PVL)和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AHL)为试验原料,
学位
热加工是食品最常见的加工方式,食品中的各种组分包括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等在热加工过程中常伴随着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反应的发生,这些反应十分复杂,不仅能赋予食品相应的感官品质,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的危害物如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5-羟甲基糠醛(5-HMF)等。本文以典型热加工食品黄油酥性饼干为研究对象,首先建立了热加工多元伴生危害物AGEs,5-HMF和α-DC的检测方法
学位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跃迁的提高期,当前发展阶段的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利益相关主体多元且关系复杂,由于构建利益协调机制的经验不足,乡村旅游产业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地社会稳定和制约乡村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且高质量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长期依赖政府主导和政策指引,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过去由政府主导和政策指引为主的发展模式和资源
学位
近地空间环境是对地球生态系统影响极为重要的区域,它关乎着地球生命的安全、人类生存活动、以及科技发展等要素。哨声波是近地空间环境中常见的右旋极化的电磁波,其激发和相关的相互作用过程会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参数变化,并在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不仅与海啸、地震、火山喷发、雷电天气等灾害性事件有关,更对资源勘探、航空航天、定位、通信等科学技术方面有着一定影响。对近地空间环境变化的把握有助于为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