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源-荷-储”互动协调优化模型及运营效益评价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分布式电源可有效利用区域内的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储能系统、可控电源的调节能力,集成为微电网系统。因此,微电网具有清洁、灵活等优点,能够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以大电网互为备用,保证供电可靠性,是配电网和未来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而微电网能否通过内部源-储-荷的协调运行实现效益最大化是促进微电网发展和广泛应用的重点。因此,本文考虑可移动负荷对拥有储能系统的微电网“源-储-荷”互动协调运行进行优化,并对微电网的运营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分析了微电网内部的组件结构和运行特点。微电网集成了多种分布式电源,同时配备储能系统和用户侧需求响应,通过各种能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互补特性,利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调度,平滑负荷曲线和电源出力曲线,削峰填谷,实现微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因此,本文对微电网内部构件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包括光伏、风电、微燃机、燃料电池和储能系统,研究其发电出力特性和运行成本函数等,为微电网的协调优化运行奠定基础。然后,构建了微电网源-储-荷互动协调优化模型。微电网优化不仅考虑整体效益最大化,还应关注内部发电侧的成本,因此,基于双层规划的理论,构建了考虑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协调运行双层优化模型,上层以负荷优化前后微电网的相对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下层以发电侧供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并选择北方某微电网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储能系统和需求响应可以有效增强微电网的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在并网运行时通过双层优化不仅提高了微电网的整体效益,还降低了发电侧的供电成本,使微电网的运行效益取得最大化,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最后,设计了微电网运行效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个维度构建了微电网运营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反熵权-AHP组合赋权模型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分别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和TOPSIS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微电网运营效益评价模型。算例结果显示:构建的模型能够全面有效地评价微电网的运营效益,优选出最佳的运营方案,为微电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又称为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它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新型光学测量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取变形前后散斑图的对应信息来获得结构
随着科技与工业的进步,复杂结构是当下的发展趋势。这些结构特别容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损伤累积。未被检测到的损伤将有可能改变结构
从经常报道的矿井作业事故可以看出,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中级发展阶段,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除了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外,我们应当利用安全生产科学技术从本质上提高安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由此逐渐波及全世界后,我国曾经采用四万亿元支出的方式稳住了经济大局,但次贷危机的长期影响仍旧体现了出来。同时,受到我国自身经济增长模式的
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市场环境极其复杂,一方面是随着城镇化发展节奏不断加快,城市化人口逐步攀升,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城市规划的方向及侧重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另一方面
混合励磁开关磁链电机继承了永磁电机结构简单、体积小和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又具有气隙磁场调节能力,在航空航天、新能源发电与驱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混合
支化聚合物表现出独特的三维(3D)分子结构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因此已经被应用于各种领域。悬浮聚合提供了一种经济的聚合物合成方法,不仅因为水是一种优异的传热介质,而且它还避免了复杂和耗时的聚合物纯化过程。这里,分别用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乙二醇二丙烯酸酯(EGDA)和二乙烯基苯(DVB)作为支化单元,使用一种常见的橡胶硫化促进剂——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TMDS)作为链转移剂(CTA),
本文主要对宁定区块各地层钻井液处理技术现状进行调研统计,对传统的堵漏工艺和防塌措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常规的堵漏工艺存在配方单一,堵漏效果不理想,复发率多的问题,特别
混凝土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重大土木工程结构中。由于混凝土自身的脆性,致使大部分混凝土构件都处于带裂缝工作状态。而裂缝的存在会使得结构耐久性逐渐降低、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削弱构件承载力,甚至出现贯穿裂缝造成局部破坏,危及结构的整体性及安全性。对于混凝土裂缝,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条裂缝的发展,对多裂缝、全过程研究稍有欠缺,而实际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针对当前传动领域亟待解决的多工作负载问题,本文在无侧隙双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与无侧隙平面包络端面蜗杆传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颖的传动装置——滚子包络端面内啮合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