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门山地处青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结合带,四川中-新生代盆地西缘的盆山耦合带颇受地学界关注。从二十世纪初叶到现在,来龙门山地区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的名流学者、专家络绎不绝。特别是1∶200000和1∶50000区域地质调查和相关专题研究等成果,为开展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也尚存在一些问题和认识分歧。 本文首先从美国ETM卫星遥感图象入手开展地质构造研究,并同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分析解剖龙门山北段盆-山耦合带的基础地质特征,探讨其形成演化机制。总括起来有得出以下几点收获: (1)采用彩色密度分割技术,有效地提高了ETM卫星图像的整体质量,获得了较佳应用效果。 (2)明确汶川-漩坪断裂为青藏陆块与扬子陆块的碰撞结合构造,且在遥感图像上呈现为两个一级影像分区,将所谓后龙门山构造带归属为青藏陆块东缘碰撞构造带-变质褶皱断裂带,前龙门山构造带归属为扬子陆块西缘碰撞构造带-褶皱断裂带。 (3)江油-灌县断裂由二郎庙断裂和香水断裂组成,在安县以北分解为二郎庙断裂和香水断裂。其香水断裂南段及二郎庙断裂北段,保持着对四川中-新生代盆地西部边界的控制,而香水断裂北段则控制着大康背斜隆起的东部边界及上侏罗统莲花口组砾岩和白垩纪地层的沉积,并对侏罗纪-白垩纪古沉积盆地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具有较强控制性。 (4)新发现(隐伏性)梓潼-三台断裂的存在,在新生代第四纪地质史上曾控制古成都坳陷的东北边界。断裂的遥感影像特征明显,盐亭《2.19》地震的震中即位于该断裂带上。进一步证实龙泉山断裂带的北延经过绵阳城区,在新生代第四纪地质史上控制着近代成都坳陷的东侧边界。 (5)研究区侏罗纪沉积相在龙门山边缘变化很大,其岩石组成明显受基底构造(二郎庙断裂、香水断裂及梓潼-三台断裂)的控制。横向上,二郎庙断裂控制着侏罗纪白田坝组砾岩的展布;香水断裂则控制着晚侏罗纪-白垩纪莲花口组砾岩和剑门关组砾岩的展布。纵向上,梓潼断裂控制着城墙岩系的展布。断裂东侧出露大套白田坝组砾岩发育,西侧无;东侧莲花口组砾岩和剑门关组砾岩较发育,而断裂西侧则逐渐减弱。 (6)据卫星遥感图像和实地考查,在前人资料基础上,进一步肯定龙泉山断裂带北延经过绵阳,在区域上控制着现代成都坳陷的东侧边界;新提出梓潼-三台近南北向隐伏断裂的存在,且断裂控制着古川西平原的东侧边界。2013年2月19日发生的三台地震,即与此断裂存在有关。盆地内的沟谷水系和曲流展布多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