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菌ZJU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优化及发酵液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3535251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茶菌(Kombucha)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组成的混菌系统,对原料糖茶水发酵,可以得到味道酸甜可口的纯天然保健饮品。红茶菌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因而生理功能卓著。生物活性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和降血糖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是比较理想的药物和保健食品基料,红茶菌胞外多糖可能与香菇、灵芝和茯苓等真菌多糖类似,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论文对红茶菌ZJU1的细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红茶菌ZJU1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因素,优化了红茶菌ZJU1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还对红茶菌发酵液在果冻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采用16S rDNA的高变区测序技术,对红茶菌ZJU1样品16SrDNA的V6可变区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拼接成Tag,并根据Tag进行生物信息分析,获得了红茶菌ZJU1中细菌物种的多样性信息。对影响红茶菌ZJU1液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因素:茶叶的种类、培养基中碳源、培养基中氮源、培养方式、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进行了研究,得到红茶菌ZJU1产胞外多糖的初始发酵工艺:茶叶为普洱茶4 g/L,碳源为红糖50 g/L,氮源为(NH4)2SO41 g/L,无机盐为KH2PO41 g/L,初始pH自然,接种第5天红茶菌ZJU1菌液20%,于30℃、150r/min振荡通气培养6天。在此条件下,红茶菌ZJU1胞外多糖的含量可达0.43 g/L。采用部分因子(FFD)及中心组合设计(CCD)对红茶菌ZJU1产胞外多糖的液体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经响应面法(RSM)分析获得的优化发酵工艺为:红糖280 g/L,普洱茶4 g/L,(NH4)2SO41 g/L, KH2PO41 g/L,初始pH自然,接种第5天的红茶菌ZJU1菌液1.95%,于30℃、150r/min振荡通气培养6天,在此工艺下,红茶菌ZJU1胞外多糖含量达到2.66 g/L,显著高于优化前的初始发酵工艺水平(0.43 g/L)。研究了红茶菌发酵营养保健型果冻制作的工艺参数,得到的最佳配方为0.18%柠檬酸、1.2%复合胶凝剂(卡拉胶:魔芋胶:CMC-Na为10:7:3)、18%蔗糖、18%红茶菌发酵液、0.1%柠檬酸钠、红茶粉适量、0.3%o山梨酸钾。在此条件下制得的红茶菌果冻具有独特的红茶菌发酵风味,营养丰富,色泽自然,弹韧性好,酸甜适口,细腻爽滑。
其他文献
Parster纤维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纤维,该新型共聚酯在其大分子链中引入磺酸盐基团的同时又引入了侧链烷烃基团,由于侧链基团的体积效应,降低了该种共聚酯的结晶性能和玻
作者结合近年监理投标文件的编制经验,阐述了监理投标文件的编制技巧与控制要点,从专业的角度强调了如何提高中标率、如何编制出高质量的监理投标文件。
<正>当下,许多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为了大力推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出了"课题研究常态化"的策略。事实上,"课题研究常态化"是个伪命题,不仅如此,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或
了解相貌变化与年龄增长关系是人像增龄技术的关键,为寻找出规律,文中探讨了不同时期、不同大小人像的测量方法,并通过实际测量得出了3—14岁之间相貌变化的特征点的具体参数
回顾我国电能表检验技术进步的历程,介绍了当前电能表检验装置产品整机性能及其主要组件--标准电能表、程控功率源和操作软件的技术水平,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近三十多年来,服务质量一直被认为是企业成功实现差异化的关键因素,也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大量研究围绕服务质量的各个方面展开。同时,品牌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使品牌理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的病理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化方法(SP法)染色观察,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发病年龄
《刑法修正案(八)》对女犯教育改造工作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扩大缓刑适用范围、放宽假释条件、推动社区矫正等积极影响,又有因延长关押期限而增加监狱与社会"无缝对接"的
近几年来随着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发展,以计算机模拟研究为主要手段的性能化疏散设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疏散软件在模拟人员疏散时基本考虑以几何图形中的最短路径作为人员选择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项目成本管理在施工项目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就其重要性作一深入的评述,以期引起同行的交流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