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南战争期间,为了从源头上打击北越向南方“渗透”的交通线,美国约翰逊政府在北越领空发动了代号为“滚雷”的大轰炸,美军出动上万架次军机与中苏防空力量援助下的北越军民展开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斗争。不少美军飞机被击落,以飞行员为主的美军战俘问题由此产生。 面对被俘的美军飞行员,北越政府对他们的态度可谓一曲三折。初期,由于美军战俘较少,北越对待战俘的态度并不明朗,对战俘的管理也比较宽松。中期,由于轰炸行动的增多,美军飞行员战俘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北越政府开始有目的地利用战俘来制造国际舆论,对战俘的管制也日趋严格,审问、洗脑、拷打成为家常便饭,被俘飞行员的生存条件变得十分恶劣。直到后期随着美越谈判的进行,北越对美军战俘的态度才有所缓和。 从美军战俘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被俘后普遍经历过一个漫长而痛苦的煎熬过程。先是被迫接受变成北越战俘的事实,然后慢慢适应战俘营的陌生环境。面对北越当局的严刑拷打,他们依据美军行为准则做出了自己的有限抵抗。随着被俘难友的增多,他们逐渐建立起一套矩阵代码通信系统,这不仅让战俘们不再孤单无援,也让他们能够对战俘营管理者发出集体的声音。除了战俘营内的抗争,也有个别美军战俘选择逃跑,但在当时的情境下并无一例成功。 面对越来越多的美军飞行员被俘,美国政府的态度是复杂的。为了不在国际舆论上被抓住把柄,美国一开始的态度并不明朗。直到北越政府强迫美军战俘游街示众,美国政府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并为战俘的待遇多方奔走。随着战争的结束,美国政府迅速展开了战俘的营救工作。从北越接收战俘到护送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每一道程序严密而不失人性化,给战俘回国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