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谥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历代王朝统治的重要工具。谥法产生于西周,创立之初,纯粹是为尊祖敬宗、神化先人,春秋战国之际,谥号被赋予褒贬功能。先秦时期,皇帝谥号与其生前行为大致相符,汉代以后由于儒家为君父讳恶思想的渗入,皇帝的谥号大多为美谥。西周至唐前期皇帝谥号字数较少,唐后期逐渐增多。后妃谥号产生于先秦,大多冠于帝谥。唐以前后妃谥号一两字兼用,唐玄宗时期开启后妃四字谥号先例,后妃的谥号也大都为美谥。宋代皇帝及后妃得谥有一定的程序和礼仪规范。得谥程序大体上是大臣议谥,命令官员撰写谥册宝,请谥号,奉谥册宝于灵座等四个步骤,表明皇帝及后妃得谥程序在宋代逐渐成熟。皇帝及后妃得谥的礼仪比较规范,但也非常繁琐,这是维护皇家尊严必不可少的环节。宋代继承唐代为先帝增谥之风,除宋钦宗、宋度宗谥号没有增加外,其他得谥皇帝的谥号都有增加现象,有时还出现更改。宋真宗时期揭开了为先帝增谥的序幕,被宋代历朝所沿用,宋徽宗时期多次为先帝增改谥号,反映了宋真宗、宋徽宗崇尚虚名,不求实际的作风态度。后妃由于不干涉政事,谥号只是出现更改现象,目的是为了从于帝谥。宋代严格规定皇帝及后妃谥号册宝的材质、尺寸大小和内容,但得谥对象的不同,内容也会有差异。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用字有一定规律可循。字数上,皇帝的初谥为六字,一般由嗣帝为其奉上,举行祭祀活动时,为其增加谥号,至十六字为止。但宋神宗谥号增至二十字,是宋代谥法史上的异典。后妃的谥号字数一般为两字,但垂帘听政的太后谥号为四字。用字上,皇帝谥号中一般都含有文、武、德、功、孝五字,反映出大臣对皇帝的期许,同时也映射出统治者所倡导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后妃的谥号与其个人的品行、天资、性格、爱好、才能等有关,反映出中国古代对妇女的最高道德要求。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的发展变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成为统治者区别尊卑、维护等级的工具,惩恶劝善、维护礼教的手段,尊崇祖宗、表达孝敬的方式,神化皇帝、维护皇权的武器,因此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是宋政府进行政治统治的需要,是统治阶级的必然产物。宋代皇帝及后妃谥号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被同时代的少数民族及后代所继承,因此在中国古代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