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民族文化研究会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zheng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的对象是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由广东文化界知名人士组成的一个团体——广东民族文化研究会。文章运用大量报刊、档案和文集等史料,梳理了该会成立与演变的过程,探讨研究会在不同时期所做的学术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三民主义文化”、“三民主义学术”和“三民主义制度”的具体情形,并评价其得失,以此揭示三民主义在抗日战争这个特殊历史时期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和政治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
其他文献
春于自然四季,从来是一个沧桑轮回的开启。而在画家的眼里愈加感到它竟是一次次对生命艰难迟涩复苏的谶语……“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出自《诗经·小
基督教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各族人民所接受,除了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普世性的宗教文化体系外,还因为它能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本土文化环境和社会习俗互相整合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史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要求充分利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理论,从各个角度来综合考察经济政策问题。  唐宋是中国古代经济转型的重要时
《叻报》是新加坡一份非常重要的华文报,报道的重点是华侨华人事务,尤其是南洋华侨华人和中国的事务。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为研究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新加坡华侨华人社会提
科举制度中的落第问题贯穿了整个科举发展史,包括了内很多容,是科举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才可能更完整的把握科举制度。本文主要针对清代科举制度
本文以9世纪中韩日三国外交制度比较为主题,以唐、新罗、日本对外贸易机构为中心进行多边、多视角的比较研究,并考察9世纪东亚三国间的贸易环境、形态和特点等问题。  全文分
本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将宋代江西地区出土的买地券与其他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力图揭示地券文本中蕴含各种意义,进而加深对宋代大众文化信仰方面的认识。  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
五卅运动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主义民众运动,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但此前较多关注学生、商人以及党派在其中的运作,而对后来被贴上负面标签的军阀等明显关注不足。检视这
治外法权是近代以来一个全新的概念。面对这样一种全新的制度,晚清士大夫不乏有创造性之理性反应。1875年之后,随着中西接触的日益频繁,士大夫越来越多地关注到治外法权制度。 
本文叙述了17、18世纪的英国人的中国印象从形成到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文章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追溯17世纪之前英国人固有的中国印象。文艺复兴后,有限的游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