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是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大量存在于葡萄、花生等一些人们常吃的食物中。白藜芦醇对维护人类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具有抗炎、抗癌、抗菌、抗氧化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由于白藜芦醇具有难溶于水、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代谢和消除速率快等特性,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研究根据白藜芦醇的疏水性,制成自微乳制剂,旨在显著提高白藜芦醇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方法:1.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制备:通过比较白藜芦醇在各种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选取溶解度大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处方研究。通过伪三元相图研究,以是否形成纳米乳和成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标准,筛选并确定最佳处方。以三乙酸甘油酯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和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RH40)(2:1)作为乳化剂、以异丙醇作为助乳化剂,在37℃水浴条件下,磁力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空白自微乳。将适量白藜芦醇加入空白自微乳中,超声溶解,即可得白藜芦醇自微乳。2.白藜芦醇自微乳的鉴定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和粒径检测方法对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形成进行验证。3.白藜芦醇自微乳的质量研究:建立了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含量和溶出度,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外观、含量为指标进行影响因素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情况。4.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试验:以SD大鼠为受试动物,自制白藜芦醇混悬液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白藜芦醇的浓度,通过重量法计算肠吸收速率、表观分布系数,并对白藜芦醇自微乳和混悬液的肠吸收情况进行比较。5.药物动力学试验:以SD大鼠为受试动物,自制白藜芦醇混悬液为参比制剂。采用HPLC法测定灌胃白藜芦醇自微乳后大鼠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对药物动力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研究。结果:1.根据溶解度结果,选取中碳链脂肪酸甘油脂(MCT)、三乙酸甘油酯、Cremophor EL、Cremophor RH40、PEG400和异丙醇进行处方研究。通过伪三元相图研究,以是否形成纳米乳和成乳区域面积大小为标准,确定最佳处方:三乙酸甘油酯:Cremophor EL:Cremophor RH40:异丙醇:=22:27:13.5:37.8。2.采用透射电镜和粒径检测方法对白藜芦醇自微乳进行验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形成的纳米乳液滴,外观圆整,大小均一,粒径在15nm左右。采用马尔文粒度仪检测粒径,结果显示粒径在13—15nm,符合纳米乳要求。表明白藜芦醇自微乳制备成功。3.建立了HPLC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考察结果表明,在10μg/mL~200μg/mL范围内白藜芦醇浓度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稳定性、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白藜芦醇自微乳稳定性试验表明,在高温40℃,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其外观仍为淡黄色澄清溶液,含量也无明显变化。但在光照条件下,虽然外观无明显变化,但含量变化明显,原因是白藜芦醇在光照条件下会发生顺反异构反应和降解反应,故需避光操作和保存。4.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试验得出,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吸收速率常数(Ka)(×10-2min-1)和表观分布系数(Papp)(×10-3cm/min)分别为1.352±0.05860,1.497±0.07827;白藜芦醇混悬液的吸收速率常数(Ka)(×10-2min-1)和表观分布系数(Papp)(×10-3cm/min)分别为0.659±0.08570,0.657±0.08991,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自微乳的肠吸收情况明显好于白藜芦醇混悬液。5.通过大鼠药物动力学试验得出,白藜芦醇的血管外给药符合单室模型,自制白藜芦醇自微乳与白藜芦醇混悬剂相比,血药峰时间Tmax和MRT有所延长,峰浓度Cmax和AUC明显增加。结论:白藜芦醇自微乳的处方制备工艺,简单可行,且重现性好。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溶解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白藜芦醇光照易分解的特性,增加了白藜芦醇体内吸收率,显著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为今后白藜芦醇的广泛应用,奠下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另一方面,本研究表明自微乳可以应用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拓展难溶性药物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