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全民健身工作。同时对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了解健身气功在江苏省高校的开展现状,并探索其发展趋势,更好的引导全民健身背景下江苏省健身气功在高校的普及与发展,为江苏省乃至全国高校健身气功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经验。本研究以全民健身的视角作为切入点,以江苏省高校健身气功具体开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江苏省高校教师、学生、健身气功课程设置、健身气功功法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根据健身气功在高校开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研究结论:1.江苏省高校健身气功未跟上社会健身气功发展的步伐,与全民健身配合度不够,没有形成良性结合。在所调查的10所学校中,有6所高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2.开设健身气功课程高校教师、学生对开展的满意程度不高。开展的形式、教学方式都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3.健身气功教学内容单一,大多数高校是以四套普及功法为主,而对新功法以及竞赛功法介绍较少。4.健身气功表演、竞赛实践活动较少,高校学生之间缺乏切磋交流的机会。比赛制度不完善,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独揽金牌的现象。5.江苏省高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考核标准不健全、技术课偏多,对健身气功理论课重视不够。6.缺乏专业的健身气功教师,大部分高校都是由武术教师来进行教学。7.江苏省高校教师总体结构很合理,但是由于健身气功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科研状况滞后。建议:1.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注重调查研究,健全法制制度,加强功法管理。2.建议高校领导与教师制定健身气功课程计划,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健全健身气功考核制度,技术课和理论课合理分配。3.培养骨干队伍。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加强高校教师对健身气功的理论水平研究,并提高科研水平。4.健全比赛制度。改善体育专业的学生独揽金牌的现象,比赛应设置分组,即专业组、非专业组,体现出比赛的公平公正。5.创新推广模式。利用学校健身气功社团多举办健身气功活动、建立高校健身气功联盟、微信平台等,增加健身气功的影响力。6.增强科技支撑。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科研基地,加强管理模式、文化内涵、健身机制、功理功效、学科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