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快速降温二醋酸纤维元件设计及性能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加热不燃烧卷烟作为传统卷烟的低害替代产品之一出现在市场上,其产生的主流烟气需降温后才能流通入口,否则易造成抽烟者口腔、气管粘膜等的热损伤。因此,可实现烟气快速降温的香烟滤嘴,即“气溶胶冷却元件”,就成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的研发关键之一。本论文以常用卷烟滤嘴材料——二醋酸纤维素为基础材料,采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制备螺旋式长烟气通道,同时研发高导热相变螺旋通道包覆材料,构建组合式烟气快速降温元件。该降温结构及原理不仅可用于加热不燃烧卷烟的主流烟气降温,同时也为其它领域气体快速降温提供借鉴和参考。为提高二醋酸纤维素熔融沉积成型适用性,本论文对二醋酸纤维素进行了增塑改性,通过动态力学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热重分析,探讨增塑剂——三乙酸甘油酯含量对二醋酸纤维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增塑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熔融温度和外延起始分解温度都随之下降,当增塑剂含量达到30 wt%时,增塑体系获得较大的热加工温度窗口。本论文以此增塑剂含量的二醋酸纤维素/三乙酸甘油酯共混体系进行熔融沉积成型工艺探讨,研究表明,在205~215℃内所制备增塑二醋酸型材的成型较好,力学性能随温度的增加而提高。在优化的熔融沉积成型工艺下,进一步制备了二醋酸纤维素螺旋结构,研究螺纹间隔距离对卷烟抽吸阻力、主流烟气温度及过滤效率的影响,并将采用褶皱聚乳酸薄膜作为气溶胶冷却元件的国外卷烟作为对照样进行综合性能对比。研究发现,卷烟吸阻随螺纹间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主流烟气温度随螺纹间隔距离的增大而提高,当螺纹间隔距离为1.5mm时,卷烟吸阻、主流烟气温度均低于对照样,且最高主流烟气温度不超过55℃。卷烟过滤效果随螺纹间隔距离的减小而提高,综合过滤效率虽相较依靠直接拦截进行烟气过滤的国外对照样降低,但仍与对照样同属中焦油卷烟。同时,本论文利用螺旋结构对烟气的离心作用,制备了二醋酸纤维素/正二十烷/单壁碳纳米管螺旋结构包覆材料,以提高包覆材料的储热与导热性能,充分发挥结构与材料的协同降温效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发现,包覆薄膜的相变温度与正二十烷的相变温度相差不大;相变焓随正二十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正二十烷的添加量为30 wt%时,薄膜的焓效率可达84.1%。通过导热系数及导热速度测试发现,当单壁碳纳米管的添加量为1 wt%时,薄膜的导热系数提高了18.4%,瞬时导热速度提升了3倍左右。为研究组合降温元件的综合性能,将所制备的气溶胶快速降温组合元件接入加热不燃烧卷烟中进行抽吸实验及性能测试与分析,探讨组合烟气快速降温元件对卷烟主流烟气温度、过滤效率及抽吸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组合降温元件烟气降温效果相较未包覆高导热相变薄膜的螺旋结构元件以及国外对照样进一步提高,最高主流烟气温度低至53.64℃;烟气由于螺旋结构的离心作用而使其被外覆薄膜充分捕集,薄膜表面烟油分布明显增加,组合降温元件获得了更优的综合过滤效果;卷烟抽吸阻力较国外对照样增加0.048 k Pa,吸阻偏差在国标允差范围(±0.245 k Pa)。
其他文献
纯棉织物因吸湿透气、手感柔软穿着舒适、可降解等优点在服装行业中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但棉织物也存在易起皱变形、洗后需熨烫、不易护理等严重缺陷,影响其服用性能,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多困扰。为使棉织物达到平整、洗后易护理的效果,生产商会对其进行免烫整理,在整理过程中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折皱回复角增大的同时,织物强力却发生明显下降,影响织物耐用性。因此,在提高免烫整理效果的同时实现高
D-阿洛酮糖作为一种热量低、口感好并且有多种生理活性的天然代糖产品,近年来市场需求激增。自然界中D-阿洛酮糖含量极其稀少,目前工业上主要利用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D-psicose 3-epimerase,DPE)催化D-果糖发生异构化反应来制备D-阿洛酮糖,其中生产DPE的成本占制备D-阿洛酮糖成本的很大比例。但是现有DPE普遍存在热稳定性差、储存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D-阿洛酮糖的进一步
2’-岩藻糖半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是母乳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母乳低聚糖,可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目前双歧杆菌对2’FL的利用的研究集中在单一菌株利用2’FL的关键酶基因及利用机制,但缺少对双歧杆菌利用2’FL的种属规律以及可利用2’FL双歧杆菌对于健康宿主影响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旨在基于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性分析,评估并比较不同双歧杆菌利用2’FL的能力并进一步
糙米营养丰富,但食用口感较差,改进糙米的加工方法可提高糙米食品品质。本文将糙米的米糠和白米分开处理,对米糠采用挤压膨化和球磨法微细化,另将白米适当粉碎,再把两者混合制得重组糙米粉,加工成糙米发糕。主要研究了经挤压膨化和球磨后的米糠微粉的物理性质、营养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并比较了重组糙米粉与整粒粉碎糙米粉、大米粉在糊化性质、热力学性质方面的差异,以及制得的米发糕品质的差异。首先,通过单一球磨、挤压
羊绒纤维是一种稀有的特种动物纤维,因产量稀少且具有纤细柔软和色泽温和等优良的特性,在纺织加工行业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虫卵壳是羊绒纤维中难以去除的生物性杂质,因其对染料亲和性较羊绒纤维更高,且在染色过程中易造成染料堆积,染色后会形成局部斑点的现象,大大降低羊绒织物的品质。本论文建立了多酶复配去除羊绒纤维中虫卵壳杂质的全新方法,以几丁质酶、几丁质结合蛋白、蛋白酶和角质酶构成的复合酶降解体系,在较优降解
β-伴大豆球蛋白是由α′(76k Da)、α(72k Da)和β(54k Da)三个亚基组成的一种重要的大豆抗原蛋白,可引起仔猪和其他动物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腹泻、生长机能下降甚至死亡。亚基三聚体中,β亚基最为稳定,不易去除,是主要的营养抑制剂之一,可用于评价β-伴大豆球蛋白的含量水平。然而,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对其进行快速检测。因此,本研究拟设计一种高效、稳定、简便的β亚基检测方法用于大豆及其副
酪醇是天然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低高原反应、保护神经系统、提高免疫力等多种生理药理功效。由于其优异的生理活性以及在食品与保健品行业展现的巨大潜力,酪醇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目前,酪醇的主要制备方法为从植物中提取;但较低的酪醇含量及植物苛刻的生长要求,大大降低了提取的效率;酪醇的产量因此受到了极大的限制。随着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发展,酪醇合成途径渐为明晰,改造微生物发酵合成酪醇成为可能。除此
米酒,中国传统酿造酒之一,因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以固态发酵方式生产米酒效率较低且品质难控。液态发酵法因质量易控、便于机械化操作,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实验等方法确定米酒液化、糖化以及液态发酵的工艺条件。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TS)以及气相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对米酒液态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相关性网络分析
青稞是一种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食药兼用的粮食作物。萌发是一种较为快捷、简便和安全有效的食品原料改性方法,可显著提高青稞中活性物质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及加工性能,但通常导致青稞中功能性成分如:β-葡聚糖的降解。本文研究了萌发对青稞营养成分和胚乳降解酶的影响并进行萌发青稞在降糖、降脂和降压方面的活性研究。研究了3种胁迫萌发方式对青稞籽粒中β-葡聚糖
V型颗粒态淀粉(VGS)具有独特的V型单螺旋结构,在冷水中即可迅速溶胀成糊,通过醇水热处理改性得到的VGS颗粒形态完整、结晶度高,是潜在的优良微胶囊载体,但目前关于VGS的研究聚焦于冷水溶解性,关于其形成机理、糊液性质及包载能力少有涉及。因此,本课题首先研究了VGS在醇水体系中的形成机理,并在三种醇浓度下(50%、60%和70%乙醇)优化了VGS的制备条件,对比了三种最优VGS的理化性质,并用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