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中药“蚓黄散”外治糖尿病足溃疡,观察其对创面组织愈合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探讨大鼠及人糖尿病溃疡愈合的相关机制与作用环节。方法:1.实验研究:将180-20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第2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一个月,分别腹腔注射STZ40mg/kg、腹腔注射STZ50mg/kg;第3组、第4组通饲料喂养一周,分别腹腔注射STZ60mg/kg、腹腔注射STZ70mg/kg.将80-100g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第5组、第6组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一个月,分别腹腔注射STZ40mg/kg.腹腔注射STZ50mg/kg.按时检测并观察28天,选取稳定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取30只糖尿病大鼠和10只空白组大鼠在无菌条件下剪去造模区皮肤,深达筋膜。糖尿病足溃疡大鼠造模成功后设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另设空白组10只,空白组及模型组创面不予干预,西药组予甲硝唑注射液外敷,中药组予“蚓黄散”外敷,治疗10天后检测大鼠血清中AGEs、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含量;PCNA染色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CD34染色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2.临床研究:选择60例符合标准的糖尿病足溃疡湿热毒盛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敷中药“蚓黄散”,对照组外敷甲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每日换药一次。于用药前0天,用药后3天,7、14、21天分别抽取静脉血,动态监测血清中AGEs、炎性因子及生长因子含量,溃疡面拍照并使用Image-ProPlus软件测量创面面积,同期评定中医证候分值。采用SPSS19.0软件对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和病理图像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实验研究:采用国际通用的大鼠空腹血糖值大于16.7mmol/L为糖尿病模型建立成功的标志,经不同分组实验分析,80-100g的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一个月,腹腔注射STZ40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最为可靠。中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AGEs和TNF-α、IL-1、CRP均可降低,而中药组显著(P<0.01);药物干预后大鼠血清中bFGF、EGF、VEGF、PDGF水平均可以提高,而中药组显著(P<0.01);中西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后创面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成纤维细胞数均增多(P<0.05),而中药组作用显著(P<0.05)。2.临床研究:药物干预后第3天,对照组和治疗组的CRP、TNF-α、IL-1均显著上升(P<0.05),第7、14、21天,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减低CRP、TNF-α、IL-1(P<0.0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药物干预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以提高不同阶段的bFGF、EGF、VEGF、PDGF水平(P<0.0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分析结果AGEs与炎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药物干预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可提高创面周边经皮氧分压(P<0.05),治疗组疗效果于对照组(P<0.05);药物干预后,治疗组各阶段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各项积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黄散对促进大鼠及人糖尿病溃疡愈创面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大鼠的炎性状态,提高大鼠血清中生长因子含量,降低大鼠血清中AGBs水平,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另外,蚓黄散治疗后可使溃疡局部供氧增加,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减轻缺血缺氧对局部组织的破坏。AGEs与炎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抑制AGEs的合成,阻断AGEs的作用环节,在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方面有积极作用。中药“蚓黄散”用于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