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心性工夫美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性之学乃儒学核心问题,儒家的美论亦离不开心性。儒家立学的基本思路为下学上达,下学的内在动能为心性的召唤,上达是“本心”的纯然显露。本文旨在以先秦儒家心性工夫为线索,寻求到中国古典美论的精神内核。第一章讲何为心性与心性工夫,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根本上,心性工夫表现为先秦儒家对内圣外王天人合一之境的追求,内圣是个体精神内在的圆满,而外王则是精神内在圆满的外在呈现。随着心性工夫的深入,对心性的体悟会随之加深,必然会产生心性上的美的感受。第二章讲先秦儒家心性工夫内圣工夫。孟子所述的工夫层次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心性之美发之于“充实”,充实之美是在君子“力行其善”所达之境时所油然而生的“仁义礼智”美感的体验。“为仁由己”是通往“里仁为美”的心性工夫的生命自觉,此美之境界绝待是孔颜之乐。中和之美是通过实行绝四工夫到达自如的境界,是“本心”之用全然显现的发而中节的特征。第三章讲先秦儒家美之境界的外在呈现,这是以回归于仁的心境为前提,表现于外的生命体验。所现之美有礼乐之彰显,有言志之诗,有超脱自在的生活之趣;既有秩序井然的美感呈现,也有中庸淡雅的诗性之美,又有放浪于形骸之外的超然之美。先秦儒家心性工夫美论是对生命本有的圆满之美的体认,广泛见之于生活日用,这体现出儒家的心性工夫要从日常生活的修行中体悟到生命之美。后世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心性工夫及其美论。第四章讲先秦儒家心性工夫对后世的影响,纵观中国艺术史,优秀的艺术家大都是在实行心性工夫中体悟到美的境界。艺术家的创作技能从青涩到纯熟再到“游于艺”之境,这也就是先秦儒家所说的日新、日日新的工夫;不仅仅体现在技法上,还体现在训练技法时对心境的开显,此为渐教之功,是性天外现的过程。中国传统的艺术作品以中和之美为最高境界,这与艺术家通达心性工夫所达的圆融之情不可分。尽善尽美不仅是先秦儒家的人生追求,亦是后世对艺术作品的至高评价,是天机的独露圆彰。
其他文献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引擎之一,促进经济优质高速发展,在吸收就业人群、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产业多元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经济复苏、市场供求波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中小企业将迎来新的机遇,未来发展大有可观。然而,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长期存在的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快速创新发展的步伐。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营收情况波动大、综合效益可持续性不强、可用于抵押的资产较少、信用等级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新时期共同富裕被赋予新的内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与之相匹配。围绕共同富裕目标,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在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技术替代劳动力、扩大中等收入重点群体规模等层面发生了新变化。然而,现阶段收入分配领域仍面临城乡区域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结构不优、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制约着朝向共同
研究背景: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4%~10%。病变可以发生于全身各处,大部分分布于头颈部,而分布于面部的血管瘤约有1 5.8%侵犯鼻部。由于鼻部血管瘤有较高的毁容及功能损害风险,2019年美国儿科学会将其列为高风险等级管理。目前对于鼻部血管瘤的治疗呈现多元化状态,主要包括:局部外用药物治疗、全身治疗、有创治疗等,但目前尚无学者将不同治疗方式间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系统性的进
本文在探究新兴技术和传播学发展的基础上,将公共文化场馆自身的建设置于智能时代大的传播环境中,强调了技术对公共文化场馆传播的重要性,重点研究在智能传播环境下公共文化场馆受众拓展的创新策略。技术的变革和经济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数字化生存的人更展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公共文化场馆尤其要重视人的变化、了解人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展开受众拓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受众在智能传播环境下的新变化,包括心理上的情
背景:骨膜牵张也具有促进成骨和微血管生成作用,但能否用于治疗糖尿病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对骨膜牵张促进骨和血管再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明确该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治疗的理论基础,并介绍其在治疗糖尿病足中的初步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PubMed及Elsevier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牵张成组织技术、牵张成骨、胫骨横向骨搬移与糖尿病足、骨膜牵张、骨膜牵张成骨、骨膜牵张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是欧洲音乐浪漫主义时代一位涉猎广泛、作品丰富的音乐巨匠。他的艺术歌曲——特别是法语艺术歌曲——的创作,以往受到的关注却比较少。实际上,他的法语艺术歌曲集中在其艺术歌曲创作的开创阶段,对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演唱及研究价值。李斯特的法语艺术歌曲在他所有艺术歌曲中因为他的人生经历从而有着独特且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关注的
幼儿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幼儿师资的培养与质量问题也愈发引起重视。学前教育作为培养专业幼儿师资的专业,其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师资的质量,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在学前教育教学中,音乐教学是其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在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学生音乐本能的开发、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法国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泰奥多尔·古维(Theodore Gouvy,1819-1898)于1888年创作的木管九重奏《高卢小组曲》(Op.90)。古维是19世纪欧洲著名作曲家,他的作品主要以交响曲、室内乐等器乐作品为主,虽然与当时歌剧盛行的欧洲似乎毫不相干,但其作品在传统技法之上融入了大量法国传统的音乐元素,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法国音乐风格,并得到同时期广大音乐家的认可。《高卢小
东山魁夷(ひがしゃま かいい Kaii Higashiyama)是日本现当代著名风景画家,他以澄澈的画风与和谐、纯净的色调闻名于世界画坛,通过对外部风景的把握描绘,从而传达对生存、生命的价值及思考,与对自然美好的渴望与喜爱,展示了其丰富自由的精神世界,被人誉为“心象风景画家”。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作品并不是对自然风景单纯复刻与描摹,他十分注重形式美的表达,使画面在保持传统日本画形式美感的基础上,加入西
塞札尔·弗朗克(Cesar Franck,1822-1890),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他一生创作涉及众多领域,其中的钢琴独奏作品数量虽然不多,却极具特色,创新性地将古典主义的形式与浪漫主义的语汇相结合,对后世的钢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笔者选择了弗朗克晚期最具代表性的两首钢琴独奏作品:《前奏曲、圣咏与赋格》以及《前奏曲、咏叹调与终曲》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