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已经过去了14年,为应对此次危机和稳定经济,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四万亿”经济复苏计划,但是这种大规模财政刺激的背后也带来了地方债总量的不断增长,总量剧增的地方债已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由经济高速发展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大对地方债的审查监督,防范债务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已经过去了14年,为应对此次危机和稳定经济,中国政府启动了一项规模巨大的“四万亿”经济复苏计划,但是这种大规模财政刺激的背后也带来了地方债总量的不断增长,总量剧增的地方债已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处于由经济高速发展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加大对地方债的审查监督,防范债务风险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保障。区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的行为联系密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将地方债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联系起来的研究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地方债规模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我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地方债规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否为非线性关系?如果存在非线性关系,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性?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试图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以及在实证研究中进行检验,以期为地方债的规范发展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一些经验启示。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深入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涵,基于5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了包括技术创新、社会发展、人民福利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5个层面37个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估,随后通过系统GMM模型和差分GMM模型对安徽省地方债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具体结论如下:(1)安徽省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演变趋势,但是总体得分是偏低的,未来还需积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2)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较不平衡,根据得分高低划分为领先模块、中等模块及落后模块。(3)安徽省地方债规模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呈现倒“U“型关系,在债务平衡点以下,地方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效应,超过债务平衡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抑制效应。(4)地方债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上述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城市的债务平衡点偏低。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正推动着全社会多领域的“数字蝶变”。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赋能城市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催生出城市发展“百舸争流”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了地理空间限制,从空间层面影响了城市间的经济交流,但是由于现阶段不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性,不同城市从数字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发展动力并不相同。因此,数字经济存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空间也愈加拥挤,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难以避免的风险和冲击,城市韧性遭受严峻挑战。2020年11月3日,打造“韧性城市”被中共中央首次写进了“十四五”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长三角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发达且对外开放水平较高,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对长三角城市韧性进行测度并研究影响因素,对于帮助城市应对诸多不可预测
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具有两大属性,一是实现财政逆周期调节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二是作为地方政府项目性投资的主要融资工具。自2015年新《预算法》放开地方政府发行债务的权力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务的发行规模逐年上升。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相继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扩大专项债务使用范围、支持专项债务的发行。新增专项债务规模由2015年0.1万亿增加到2020年3.75万亿,专项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及由此伴生的
当前,面对着全球社会低碳环保约束以及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能源转型的挑战和难度空前,能源生产消费模式的创新发展亟需以数字技术应用为重要支撑。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数字技术应用遍及我国社会生产生活,具备着节能降碳的显著优势,惠及了各个行业多个领域,因而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是助力我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路径。鉴于此,本文针对性地研究了数字经济对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以期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近年来得到大幅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逐渐进入经济高速发展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但我国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依然在逐渐扩大,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国民收入的均衡分配,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城乡收入差距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公平分配当前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切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是我国
随着“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以及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蓬勃发展,我国现已全面脱贫,乡村发展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民收入多元化增长、乡村人居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但同时,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过去乡村依靠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发展经济的局面还未根本扭转,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不仅制约了乡村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我国绿色发展的脚步。财政分权作为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我国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而金融集聚是现代金融产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形成了一种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高度集聚的现象,且东中西部地区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异。科技创新具备高风险高投入的特质,需要金融业的高度支持,所以本文通过探究我国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尝试对促进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通过理论探究发现金融集聚
<正>科学和技术创新是当前应对世界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软件基础条件,国务院对此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应当全面提升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学科的横向融合,鼓励普通高中积极开展以科学创新和技术实践为主题的跨学科探究活动。由此可知,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活动,以此使科学和技术创新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本文结合初中科学学科特点,基于STEM理念构建起全新的项
红外数据在一些恶劣环境下(低光照、雾霾等)可以清晰的反应目标的状态而不受环境影响,从而可以辅助可见光图像进行全天候、全场景鲁棒性目标跟踪任务,因此最近这些年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可见光-红外(RGBT)目标跟踪。目前主流的算法都在致力于解决如何更好融合两个模态的特征,而忽视了目标特征的重要性总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使用静态参数的卷积核所提取的特征可能变得不可靠,从而会影响跟踪器的性能
自1994年“科技金融”这一概念在首届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上独立出现以来,便在科技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划出界限。科技金融是科技与金融发展到一定程度相结合的产物,通过借助金融的力量,不仅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大规模的资金支持,而且能够分担创新过程中的风险与成本,从而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一个完善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将有助于扩大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提供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从而促进科技进步。长江经济带不仅具有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