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余年,农村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历经沧桑巨变面貌焕然一新。与城镇快速发展相比,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相当滞后,城乡差距、乡乡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数据鸿沟进一步拉大。伴随我国经济转型,一方面城镇化对农村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近乎掠夺性扩张,农村衰退产生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呈现急功近利单向流出的特点,以至于守土精英匮乏和精英延续问题突出,极大地限制了本土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造成本土发展原动力不足,资源闲置,而且这种状况还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1982-1986年以“放权让利”为改革特征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以及2004-2010年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改革特征连续七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的改革发展。如何实现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目标中的关键与难点所在。农村精英是在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从农村中涌现出的少数掌握相对资源优势对促进农村改革与发展有重大积极影响且为民众所熟知认可的个人或群体,是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在新农村全面实施和都市化农村、休闲农业畅想的大背景下,湖北省贫困地区农村选择何种发展模式是事关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湖北省国家级贫困县农村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农民的发展诉求、收入归宿、农村福利、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剖析,认为湖北省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应立足农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框架笔者对麻城市农村精英的流失概况、流失原因以及负面影响进行实地调查后,指出新农村建设主导是政府,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农村精英,农村精英的多寡、质量高低、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大小直接影响贫困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并提出:仅以农村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是难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必须切实将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为整合城镇人力、物力等资源来推进农村的内源发展,构建有效的农村精英循环机制、对农村精英实行人本管理,促进农村精英良性循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最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