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六大提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这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一个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视角出发,以全国和云南省的县域经济为研究背景,选择了云南元谋这个具有农业主导县特征、山区县特征和独特“干热资源”有特色产业的县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对比等统计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并以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作为参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分析,将元谋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定位在:①元谋县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典型的农业县,具有农业主导县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山区县经济类型的基本特征;②与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为25%左右;与云南省的平均水平相比仅为50%左右;③元谋县由于具有一定的自然优势,其热区作物、绿色产业已经非常突出地成为了该县的主导产业,加之政府能动力发挥得较好,其“龙型经济”正在逐步形成,发展势头看好,县域经济的规划、发展思路清晰明了;④工业仍然是元谋县经济发展最为薄弱的一环,“无工不富”是时时悬在县委、县政府头上的一个警钟。产业结构的调整,二、三产业的大力发展是元谋县无法绕开而又必须面对的非常艰巨的任务。 在定位基础之上提出了发展元谋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以打造成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大县,借天然温室打天然牌,做大做强无公害反季蔬菜、热带林果绿色产业为战略目标;元谋县地利无人能及,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及交通优势发展无公害蔬菜,空气、灌溉水、土壤,是决定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的三大要素,元谋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元谋被农业部确立为第一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为元谋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以“双目标、双动力、双支柱”的战略发展思路;以在国际范围内有比较优势的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2003年到2008年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100元;绿色产业质量效益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旅游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力极大增强;对外开放和各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极大提高;以水利为重点、交通和城镇化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科技加快发展,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