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 pDCs)又称为Ⅰ型干扰素产生细胞,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占0.2%-0.8%,其选择性的表达Toll样受体TLR7和TLR9,在接受病原体刺激后快速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分化成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mDC、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B细胞形成保护性免疫反应,成为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在抗病毒感染和癌症免疫中发挥作用,已经有报道肝癌患者血液循中pDCs数量明显下降,表型处于幼稚状态。首先我们采取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pDCs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其同年龄、性别、肝炎病毒、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肝癌分期、病理分化程度、肝癌大小、初诊及复发、甲胎蛋白水平的关系,仅发现甲胎蛋白浓度水平对pDCs细胞数目产生影响;当甲胎蛋白浓度>400μg/l时,患者外周血中pDCs细胞数目随着甲胎蛋白浓度升高而升高。上述研究表明高浓度甲胎蛋白会与pDCs细胞数目有相关性,我们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验证甲胎蛋白是否会对pDCs功能产生影响,分离纯化健康人外周血中pDCs, pDCs在CpG-ODN刺激下同甲胎蛋白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实验检测,结果表明pDCs分泌Ⅰ型干扰素能力明显下降,分泌炎症因子TNF-a和IL-6能力下降;高浓度甲胎蛋白作用于pDCs后,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表达水平下降,表明甲胎蛋白浓度依赖性的抑pDCs细胞功能。索拉菲尼作为目前治疗晚期肝癌唯一有效口服药物,研究表明其对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明显影响,通过进行体外实验,我们发现索拉菲尼作用于经CpG-ODN刺激PBMC及纯化pDCs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实验检测,发现pDCs分泌I型干扰素和炎症因子TNF-a和IL-6能力下降,p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HLA-DI表达水平下降,索拉菲尼的这种抑制作用显著剂量依赖性。为验证索拉菲尼在体内对pDCs功能产生的影响,采集口服索拉菲尼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实验进行分析,发现服用索拉菲尼肝癌患者体内pDCs产生干扰素水平较未服药患者明显降低,两组pDCs细胞数目未表现出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索拉菲尼在发挥有效抗肿瘤治疗同时,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这提示我们在强调索拉菲尼抗肿瘤作用时,也要考虑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的抑制作用。为探索索拉菲尼对pDCs功能产生抑制的具体机制,我们采用GEN2.2细胞进行分析,索拉菲尼作用经于CpG-ODN刺激GEN2.2细胞之后,抑制其分泌Ⅰ型干扰素,降低其分泌炎症因子IL-6。因为pDCs组成性的表达高水平的IRF7,但只有在IRF7活化后才能从细胞浆进入细胞核,行使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pDCs进而快速大量分泌I型干扰素。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我们发现索拉菲尼抑制IRF7进入细胞核,从而对pDCs功能产生抑制。本实验我们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pDCs细胞数目同甲胎蛋白水平相关,当甲胎蛋白浓度>400ug/1时,患者外周血中pDCs细胞数目随着甲胎蛋白浓度升高而升高。体外实验表明表明甲胎蛋白浓度依赖性的抑制pDCs细胞功能。体外实验表明索拉菲尼浓度依赖性抑pDCs细胞功能,服用索拉菲尼肝癌患者体内pDCs产生干扰素能力较未服药患者明显下降。通过Western Blot分析,发现索拉菲尼抑制IRF7进入细胞核,从而对pDCs功能产生抑制。表明索拉菲尼在发挥有效抗肿瘤治疗同时,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细胞功能,这提示我们在强调索拉菲尼抗肿瘤作用时,也要考虑其对机体免疫功能发挥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