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是人类交际的两种基本方式。语言交际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话;而非语言交际则是指除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形式。副语言作为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已逐渐被广大学者重视。Fernado Poyatos学者从跨文化的角度认为副语言是非语言音质、声音修饰、独立言语以及言谈的瞬间:沉默。沉默不仅是指与言语相对的静默无语和超过一定时间的言语中断,更传达丰富的信息并担负了一定的交际功能。对沉默的研究涉及到心理、认知、语用、社会及文化等多种因素,也逐渐成为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对象。本文是以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为理论框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都有哪些?(2)如何在建构主义指导下转换教师身份,使用相关策略以缓解课堂沉默?(3)教师采用此动机的原因有哪些?为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及可信度,作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吉林大学的12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及五位英语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实证研究。5位英语教师分别有2到8年的教龄,他们都教授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程。125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专业,即数学及工商管理专业。作者于学期前及学期末分别对同一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期前的问卷主要涉及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习的兴趣,态度等问题。通过教师一学期的实践,作者于学期末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教师角色转变之后学生的课堂表现,如学习的兴趣,态度是否发生变化。为了得到更多有效的数据,作者又对5名大学英语教师及随机抽取的5名大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访谈是为了调查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对教师的意见。通过发放问卷及访谈的形式,本文总结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沉默的若干原因,即大班教学,传统的座位排列,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不合理的提问技巧,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失去兴趣与动力。通过转变教师角色,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当教师作为激发者时,他会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经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当教师作为组织者时,他会利用各种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当教师作为辅助者时,他会帮助学生不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两份调查问卷也表明,教师身份的转变对教学效果也有明显改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让学生重建了信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教师之所以转变身份,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另一个原因则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沉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作者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参考,从而在教学中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