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至2009年,国际粮食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本文认为全球粮食供需平衡趋紧、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质能源过热发展、金融类因素影响是本次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因为。分析表明,本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具有全面性、全球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对我国粮食安全状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文以价格为工具,通过分析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国内外市场价格的关联度,考察我国粮食安全在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的大背景中所受影响的程度,结论如下:在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期间,我国大米、小麦和玉米价格没有出现大起大落,所受外部冲击不明显。其中,大米和小麦国内外价格几乎不相关,玉米价格相关性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世界粮食供给匮乏的情况下,我国大米、小麦、玉米供给充分。这反映了我国大米、小麦、玉米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其中,我国大米和玉米生产与国外相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小麦生产虽然不具有比较优势,但是通过65%的配额外关税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多年来我国这三种粮食能够保持95%以上的自给率,供给形势安全无虞。
与以上三种粮食相比,大豆情况很不乐观。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期间,国内外大豆价格相关系数高达0.89,国内外市场呈现出同期价格大幅升降的情况。我国大豆受到严重冲击有两个方面的因为:第一是生产能力不足,与美国等大豆主产国相比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第二是缺乏关税等贸易措施的有效保护,加上国内大豆需求不断增加,产需缺口决定我国必须保持巨大的进口量,这就造成了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大量进口大豆的不利局面。目前大豆自给率不足30%,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版图的短板。
国际大豆价格剧烈波动对我国影响非常严重。当国际大豆价格暴涨时,我国只能被迫接受高价大豆,往往出现国民财富大量流失的不利局面;当国际大豆价格暴跌时,国产大豆由于生产成本高,价格处于明显劣势,往往出现国外大豆大量涌入国内市场的情况。这种情况又进一步导致国内大豆销售困难,使豆农损失惨重,大豆种植意愿下降,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从而削弱生产能力。我国大豆生产陷入“国际价格上升→大豆进口额大量增加→财富流失”以及“国际大豆价格下跌→国内大豆价格下跌→种植意愿下降→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减少→生产能力被削弱”的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尝试从改进大豆生产情况、改善大豆贸易情况,以及调整大豆加工业布局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