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1+x>V<,3>O<,8>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其中正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钒酸锂(Li1+xV3O8)作为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原材料便宜、比容量高、性能稳定、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然而不同的合成方法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很大。Li1+xV3O8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熔融反应法和湿法低温反应法。前者一般是用V2O5和Li2CO3混合物在680℃下熔融24h,然后冷却研磨而制得。这样的制法有明显的缺点,如需要高温、熔融时反应物挥发、腐蚀坩埚、冷却后产物与容器粘连不易取出等。后者所得产物比容量大、嵌入Li+多、能达分子水平上的混合、产物易于处理,但反应时间长,产品结晶性不太好。而对于Li1+xV3O8的掺杂改性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首先讨论了Li1+xV3O8的固相合成法,并对传统的固相法进行了改进,根据固相反应理论,提出用中热固相法合成Li1+xV3O8。其次,采用了柠檬酸溶胶-凝胶合成技术,利用正交实验法系统地研究了合成条件对产品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后,初步探讨了Li1+xV3O8的改性方面的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综述了锂离子电池和正极材料的研究历史和现状,重点回顾了Li1+xV3O8的研究成果,分析指出了Li1+xV3O8尚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第二章,为了以后的工作有一个比较的标准,首先采用传统的高温熔融法合成了LiV3O8作为参照物,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针对其合成缺点提出了两个改进措施。然后,依据固相反应理论,提出合成LiV3O8的新方法——中热固相反应法。显著地降低了传统合成LiV3O8的温度(从680℃降低到580-585℃)和时间(从24h降低到0.5-2h),避免了熔融法的诸多缺点。所得的产物经电化学性能测试,具有较高的比容量(最大为183mAh/g)、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可逆性,在前11次的循环中充放电效率一般为100%。 第三章,详细讨论了Li1+xV3O8的电化学性能与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合成工艺参数的关系。运用正交实验技术和L9(34) 正交表考察了合成过程中各种因素对Li1+xV3O8放电比容量的影响,并找出其主要因素的影响次序(从大到小)为: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和锂钒摩尔比。随后还考察了不同锂源对Li1+xV3O8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考虑到环保要求,我们认为以采用Li2CO3为宜。 第四章,借鉴其它正极材料的改性方法,结合钒元素的性质,我们对Li1+xV3O8的掺杂改性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Li1+xV3O8的第二分散相掺杂方法,通过对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发现掺入第二相微粒α—Al2O3后的LiV3O8在比容量、电导率、大电流充放电等性能方面都比高温制备的产品要好,并且加入第二分散相α—Al2O3能有效地抑制Li+离子嵌入LiV3O8过程中的相变。
其他文献
Barium titanate ceramics(BaTiO3), which have excellent dielectric properties,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s in electro-ceramics areas. With the develop
本文阐述了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结合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基于PCL和PS构筑的几类线性、星状及星状杂臂嵌段共聚物,用GPC和1H NMR对其进行了
在网络舆论中,网民如何利用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引起网民极大关注的对象是什么,公众的意见是如何达成共鸣形成一致的意见的?本文将以舆论学视角,以“夏某案”为例,从开
本文利用高频振荡技术,实现了固相条件下C60与一系列β-二羰基化合物之间在Mn(OAc)3·2H2O或CAN促进下的环加成反应,得到的是C60二氢呋喃型产物。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些机械化
绿色天然高分子水处理剂十分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是21世纪水处理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向。纤维素是地球上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利用改性后的纤维素作为吸附剂,是实现对植物
本研究实现在合适的基质(氧化铝)表面原位合成掺铕(Ⅲ)铝酸钙荧光粉。对溶胶工艺的研究确定合成溶胶的最佳实验条件。通过对不同原料配比合成的荧光粉的TEM、FT-IR、XRD、Flu
  本论文研究了在光诱导条件下芳香亚胺与二氢吡喃;二氢呋喃;氮乙烯基吡咯烷酮;氮乙烯基咔唑的氮杂Diels-Alder反应,合成了多个呋喃并;吡喃并四氢喹啉衍生物和吡咯烷酮;咔唑取
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由于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网络逐渐成为网民交流和表达观点的平台。一方面,网络舆论因其公开、开
本论文以拓展Ⅰ-Ⅲ-Ⅵ2硫化物的应用领域为目的,开展CuInS2亚稳(新)结构合成与性质研究,取得了很有价值的阶段性成果。使用乙醇胺为溶剂和还原剂,以CuCl2·2H2O、InCl3·4H2O
  本论文首次完成了(±)-CudraflavanoneB的全合成研究,并通过其1H和13CNMR谱及其它谱图与天然产物数据进行对比,确定了其结构为5,7,2′,4′-四羟基-6-(2”-异戊烯基)黄烷酮,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