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东树是嘉庆道光年间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东树一生著述丰富,所作古文主要见于《考槃集文录》。鉴于目前学术界关于方东树的研究以评析其学术思想、文学理论居多,评析其古文成就者不多见。因此,本文以方东树的古文创作为研究重点。方氏一生治学、为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方东树“十一岁,初学为文”,自此至27岁左右,是第一阶段。此期学术思想看似博而杂,实亦有宗,即以儒学、主要是宋儒理学为本位。28岁至53岁是第二阶段,其思想表现为不务广博、但求精纯。其所谓“本于一”之“一”,其实就是心性之学。从53岁至68岁左右,是方东树对现实最为关注、以学术经世的意向最为强烈的时期:一是猛攻汉学,捍卫宋学。其二,关注政局,出谋划策。在这方面,最值得赞许的是他忧国忧民,积极探讨禁烟方略。方东树70岁以后的学术思想,以力主博综为重要特色。他晚年困厄难堪,其思想亦因之而有消沉的一面,转而从佛学寻找慰藉。方东树秉承桐城三祖开创的宗风,始终以经世致用为治学宗旨,一贯崇尚程朱理学,重视研究道德性命之学。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因受时政激触以及人生目标的驱动,其学术思想屡有新变。体现了方东树学而不厌、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方东树认为,关乎世教,这是文章创作的首要原则。以明道、致用作为古文创作的基本使命,这是方东树古文创作论的基石。关于古文创作的语言问题,方东树提出精研字句文法的主张:用“熟事”,而“翻新”;求“华妙”,避“滑熟平易”;句法则须如铸成,一字不可移易。其炼句修辞之法,得力于先秦两汉诸子之文。方东树对于古文章法发表过不少见解。在创作实践中,其擅长的结构安排技法有:以“顿挫之法”济“气势之锐”;“逆卷顺布,往往有两番”。方东树认为,评价诗文创作成就,有无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项重要指标。他认识到,诗文的风格其实就是作家精神气质的结晶。具体体现为:一、诚身、修辞,自有“气骨”。二、以豪宕奇伟为上。三、合乎典则。方东树认为,读书而求甚解,须切记尊圣宗经,而作文尤其要力戒离经叛道。同时又要避免尊圣宗经而不致流于陈腐。关键在于“善因善创,知正知奇”。方东树从事古文创作长达六十余年,得以保存下来的作品约250馀篇。总的看来,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诗作、诗论,在系统、深刻地反映他的思想历程方面都不能与作为文集的《考槃集文录》相提并论。体裁多样的古文是方东树表达理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见解、文学理念的最为得心应手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