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东树的学术与古文创作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东树是嘉庆道光年间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方东树一生著述丰富,所作古文主要见于《考槃集文录》。鉴于目前学术界关于方东树的研究以评析其学术思想、文学理论居多,评析其古文成就者不多见。因此,本文以方东树的古文创作为研究重点。方氏一生治学、为文,大体分为四个阶段。方东树“十一岁,初学为文”,自此至27岁左右,是第一阶段。此期学术思想看似博而杂,实亦有宗,即以儒学、主要是宋儒理学为本位。28岁至53岁是第二阶段,其思想表现为不务广博、但求精纯。其所谓“本于一”之“一”,其实就是心性之学。从53岁至68岁左右,是方东树对现实最为关注、以学术经世的意向最为强烈的时期:一是猛攻汉学,捍卫宋学。其二,关注政局,出谋划策。在这方面,最值得赞许的是他忧国忧民,积极探讨禁烟方略。方东树70岁以后的学术思想,以力主博综为重要特色。他晚年困厄难堪,其思想亦因之而有消沉的一面,转而从佛学寻找慰藉。方东树秉承桐城三祖开创的宗风,始终以经世致用为治学宗旨,一贯崇尚程朱理学,重视研究道德性命之学。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因受时政激触以及人生目标的驱动,其学术思想屡有新变。体现了方东树学而不厌、与时俱进的治学精神。方东树认为,关乎世教,这是文章创作的首要原则。以明道、致用作为古文创作的基本使命,这是方东树古文创作论的基石。关于古文创作的语言问题,方东树提出精研字句文法的主张:用“熟事”,而“翻新”;求“华妙”,避“滑熟平易”;句法则须如铸成,一字不可移易。其炼句修辞之法,得力于先秦两汉诸子之文。方东树对于古文章法发表过不少见解。在创作实践中,其擅长的结构安排技法有:以“顿挫之法”济“气势之锐”;“逆卷顺布,往往有两番”。方东树认为,评价诗文创作成就,有无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项重要指标。他认识到,诗文的风格其实就是作家精神气质的结晶。具体体现为:一、诚身、修辞,自有“气骨”。二、以豪宕奇伟为上。三、合乎典则。方东树认为,读书而求甚解,须切记尊圣宗经,而作文尤其要力戒离经叛道。同时又要避免尊圣宗经而不致流于陈腐。关键在于“善因善创,知正知奇”。方东树从事古文创作长达六十余年,得以保存下来的作品约250馀篇。总的看来,无论是学术专著,还是诗作、诗论,在系统、深刻地反映他的思想历程方面都不能与作为文集的《考槃集文录》相提并论。体裁多样的古文是方东树表达理学思想、政治思想、学术见解、文学理念的最为得心应手的载体。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掀起了一股研究解放区文学的热潮,但是关于解放区文学中女性叙事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试图探讨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的研究现状、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叙事的模
目的:儿童感染性腹泻病中关于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代表因子的研究在轮状病毒性腹泻中多有报道,在细菌性腹泻病例中此类研究少有报道。本实验利用EPEC E2348/69型给昆明小鼠
由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和逐步走向繁荣,大量的文学作品相继问世。并且随着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与其在中国的发展,文学批评也随之进入了鼎盛时期。而作家论作
《女仙外史》是以明朝“靖难”之役和唐赛儿起义为背景敷衍而成的小说。这部作品融历史演义、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为一体,构思巧妙。由于“褒忠殛叛”的创作主旨,使其带有浓厚
PON是把以太网技术与无源光网络系统相融合的宽带接入科技,这个无源光网络系统有很多优势,而10G PON技术则顺势而生,不但具有较低的建设费用与更长的应用期限,还具有远程与高
离心风机的叶片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风机的效率和能耗。理论上来说,随着叶片数量的增加风机的压力也会增加,但流道狭窄时相应的会造成摩擦损耗快速增大,相反降低实际压力值
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心功能、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
长期以来,学界对穆旦诗歌的研究,要么从西方诗学的视域来探寻其创作渊源,要么从身世阅历和人格气质角度来解读其与创作之联系,抑或以文本细读方法阐释其文本的丰富意蕴,而往往忽视
近些年来免疫逃逸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胶质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复发率高、预后差。究其原因,高度侵袭
作为当代文坛不可多得的实力派女性历史小说作家,凌力以雄厚的创作实力和卓著的创作成就而倍受关注。从第一部作品《星星草》至今,凌力的创作生涯跨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