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舆情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出现的,其根源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的社会物质生产活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的发展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由于物质生产基础条件的制约、感性认识和主观意念的局限,它在真实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同时也能发出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靡靡之音,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应尽快加强网络舆情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性研究,并积极探析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法。近些年来,学者和专业舆情机构对网络舆情研究的热情持续高涨,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但这些学术成果多是对网络舆情的基础性研究、片面性研究,关于网络舆情的应用性研究,尚未形成适应中国实践的理论体系,关于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构建中的宏观影响性及实践应用性的研究也比较少见。本课题的创新在于:一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从意识与物质的角度出发来分析网络舆情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二是资料新,本文紧紧围绕网络舆情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搜集最新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关于网络舆情与和谐社会构建的方针政策。三是研究观点上的创新,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宏观地、系统地分析网络舆情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就负面影响从实践性、整体性上深入探析其形成原因及相关的解决对策。本文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系统研究法、辩证分析法以及归纳演绎法。在大量阅读整理最新的有关网络舆情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相关文献基础上,从对网络舆情的科学界定出发,深入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针对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和谐网络舆情因子,进行了积极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舆情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经济生产、安全稳定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社会转型期丛生的社会矛盾、网络舆情传播的自身局限、政府工作信息化的脚步落后以及与之配套的体制缺失、改革滞后,影响着网络舆情的和谐发展。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网络舆情因子提出解决对策:以人为本引导网络舆情符合和谐社会构建;专业化处理网络舆情顺应和谐社会构建;加快政务办公信息化减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完善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的网络舆情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