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酷儿理论和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发展,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同性爱情节或倾向在最近的三、四十年中成为了西方莎士比亚研究中的一块成就卓著的领域,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对中西方现有“同性爱”莎评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关注较多的几部莎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包括《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十二夜》等八部莎士比亚戏剧及电影改编,并丛中梳理出莎剧里同性爱成分的典型模式和话语形态,如“超乎友谊的同性之情”、“女扮男装”、“两小无猜”等。对于我们的莎士比亚研究来说,这样的一个分析和归纳为研究莎士比亚呈现了相对新的视角;通过这样一个视角,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莎士比亚以前为我们所忽视的一面,而这一面恰恰是对我们充分理解和欣赏莎士比亚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的其实是文学研究里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及文学作品中性和性别(sexuality andgender)。
从同性爱的角度来诠释莎士比亚是一扇理解莎士比亚及其时代的偏门,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莎翁是怎样在不触及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上来展开他对同性之间感情的认识和描述,并如何使得他的颇具冒险性的文本为当时的大众和社会接受并欢迎。能了解并接受这一点,对我们更全面和深入地研究莎剧是大有裨益的,并可以借鉴于我们其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