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隐喻引起许多学者的注意,哲学家、符号学家、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隐喻进行了研究。其中,韩礼德在其对系统功能语法的阐述中,提出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区分。语法隐喻的提出,意味着隐喻不仅仅发生在词汇层面上,而且发生在词汇语法层面上。本文试对词汇语法层面上的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语法隐喻的性质及其在大学英语中的语用功能。全文包括导言、结论及四章正文。导言主要回顾了传统的隐喻研究理论,讨论当今隐喻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隐喻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语法隐喻。第一章是对隐喻的纵览。隐喻原是一种传统修辞手段。随着认知科学与语言学的发展,国内外对隐喻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并提出了著名的概念隐喻。而韩礼德则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了语法隐喻理论。他首先提出了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根据功能语法,语言分三个层次: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音系层,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实现”的关系,在实现的过程中出现了非一致性的实现关系,即跨域转换,产生出语法隐喻现象。因此,韩礼德根据语言的元功能理论,即语言具有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的理论,把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人际隐喻。第二章讨论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在概念隐喻中韩礼德显示一个属于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即将经验通过语法进行范畴化,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随着过程的转换,各功能成分可以相互隐喻化。概念隐喻产生的另一种方式是名词化。韩礼德认为,名词化是构成概念隐喻最有力的手段。它把表示过程的动词和表示性质的形容词转换成名词,这些名词在小句中起过程和属性的作用,而在名词词组中表示物。也就是说,小句形式被转化成一个名词词组,整个名词词组在新的隐喻式小句中充当一个语法成分。概念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在阅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通过对其在抽象语篇中的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名词化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章研究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和情态这两个系统来体现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同样存在语法隐喻现象。系统功能语法将语气分为直陈语气和祈使语气,直陈语气又可进一步分为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这三种语气的基本功能是:陈述语气体现陈述功能;疑问语气体现疑问功能;祈使语气体现提供和命令功能。然而,语气与言语功能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不同的言语功能。比如说,陈述语气除了体现陈述功能以外,还可以用来表示提问和请求;请求除了用祈使语气表示以外,疑问语气同样可以实现该功能。这类语气变异现象,即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转移,就产生了语气隐喻。情态系统表达讲话者的观点和态度。情态意义大都通过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来表达。这就是情态的一致式表达。但情态还可以从主观和客观这两个角度来表达,韩礼德将其称作情态的取向,并把取向分为四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非明确客观。韩礼德指出,明确主观和明确客观都是隐喻性的。另外,名词化是产生情态隐喻的又一个途径。在听力和口语中普遍存在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通过对人际语法隐喻的语用功能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听懂句子的隐含意义,并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使用正确的表达。第四章分析篇章隐喻的语法隐喻功能。韩礼德(1985)在他的语法隐喻中没有包含篇章隐喻。在所有关于语法隐喻的文献中对于篇章隐喻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篇章隐喻可能是基于语言三大功能假设而来的,即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篇章隐喻。关于篇章隐喻,学者们各持一词。主位述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是篇章隐喻中很重要的概念。主位是指信息的出发点。述位是话语的核心内容。主位-述位是非标志性的,也就是一致式,述位-主位是标志性的,也就是隐喻式。已知信息是指在听者脑海里已存在的;新信息是指即将在语篇中出现的。马丁认为,有两种篇章隐喻,隐喻主位和隐喻信息。连贯与衔接是形成语篇的重要手段,其中语篇隐喻的语用功能便是连贯衔接,因此语篇隐喻对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意义。在结论部分中,通过对语法隐喻在听、说、读、写方面语用功能的研究的阐述,进一步证明培养学生语法隐喻意识的重要性。语法隐喻理论对于很多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对语法隐喻的分析和应用还不够全面,仍有很多没有涉及到,在以后学习工作中会对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