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犯罪若干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且纷纷寻求一种能有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措施,尤其是运用环境刑事立法予以调整。本文以人本主义环境刑法观为基础,对环境刑法中的疑难问题分三部分进行探讨。第一章:探讨环境刑法的正当性来源。人本主义立足于人的利益需要来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形态。在法学界,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本主义是现代环境问题的思想根源,并认为环境本位应当成为法律解决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对人本主义存在着误解,而且法律与道德并不能混为一谈,法律所确认的只能是最低限度的道德标准,因此,环境本位对法律来说不具有可行性,并不能由法律加以强制推行,人本主义与法律有更大的兼容性,因而应当成为环境刑法的伦理基础。第二章:是本文的核心章节,着重探讨解决界定环境犯罪客体应为环境权以及环境权应细分为环境生存权和环境发展权两项内容。学界对环境犯罪客体的争论较大,相继出现各种学说。这些学说虽然从某种角度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并不全面,没有完全揭示出环境犯罪客体的本质。因此,有必要对环境犯罪客体重新界定。通过分析传统环境犯罪客体对人的利益保护不足,探讨环境权作为环境刑法保护的客体。对于环境权应当明确其内涵与外延,以符合法益明确性的要求。结合环境权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建议完善环境刑法的客体,将环境权细分为环境生存权和环境福利权加以讨论。环境生存权采用维系生存最起码的环境标准;环境福利权采用公众协调一致的环境标准。生存和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所以环境刑法必须对生存权和福利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其结果是在刑法保护对象、保护内容、采用标准方面均有不同。只有通过细致的区分,才能保护好人的利益和经济社会的进步。第三章:对我国环境刑法立法模式的探讨。由于没能区分环境生存权和环境福利权,在环境刑法中就会出现两大问题:一个是行政从属性过强,这与充分发挥环境刑法作用的诉求不对应;另一个是刑法针对两类环境客体都没有建立一整套可以明确适用的标准。笔者认为在充分认识到环境犯罪是对人的危害的基础上,应当把环境生存权保护与严格责任制度相结合;把环境福利权保护与空白罪状的细化标准相结合。这样才使得刑法可以真正保护公民的利益。
其他文献
植物修复以其优良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首选措施。从花卉植物对铅的富集能力及其强化措施方面,阐述了利用花卉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提出了
在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文对中华民族强身健体的瑰宝——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健身价值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迅速
本文从文化产业的视角,通过对云南省演艺产业成功要素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完成民族文化价值转移、利用民族文化创意非损耗性特性及实现民族文化创意的全方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是具有某种经济特征和经济发展任务的“经济地理
为了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该文从高校大学生自身具备的素质优势出发,根据高校篮球水平的不断发展及篮球裁判员后备力量的需求,就培养高校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必要性、可行性、
目的探讨氧气溶解度的变化对经典恒温法预测维生素C溶液有效期的影响。方法以5%维生素C溶液为模型药物,分别测定其在35、40、45、50℃时的表观降解速率常数kA,根据kTcO2,d=kA
处于全球经济自由化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此可谓一个不可多得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但是经济的快速增长,无疑是需要有大量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为中国的现代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
名闻遐迩的赵州桥是世界历史上最辉煌的土木工程范例之一。奇怪的是,作为此古桥最基本的技术数据的净跨径现尚无定论,众说纷纭。该文通过对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1934年撰写的
背景与目的:“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先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