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在研究国内外土地利用研究动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等基础上,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互动关系,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新型城镇化提供用地保障,新型城镇化实施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反馈作用,形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与完善的动因和依据,为更好地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贯穿五大发展理念,避免盲目推进的引领作用奠定基础。如此循环,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实施中成长,新型城镇化在推进中提升。 其次,通过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建立城镇化发展与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运用模型结合对搜集处理的数据,计算出安徽省各地市2005-2010年和2011-2013年两个时段,城镇化发展与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同度与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安徽省城镇化与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耦合发展特征,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城市之间耦合度值差异不大,表明安徽省城镇化发展开始进入由拮抗期向磨合期转变,推动了人口转移与土地空间格局的变化,形成了土地资源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交织与渗透的新格局;2011-2013年时段的耦合度总体比2005年-2010年有所提升,表明耦合程度在不断提高。但是,部分城市也存在耦合度下降的问题,如合肥、淮南、黄山,说明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不够,需进行适时修改与完善。 最后,在耦合协调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与建立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思考,重点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任务导向、路径导向等方面,提出了规划修改的方法与路径,以及规划修改与完善的保障机制,包括法律、技术、经济、社会和行政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