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公共艺术及其审美批判——以中国城市雕塑为例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y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结果,它集经济、文化、政治、休闲、娱乐等与一身。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也给城市雕塑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整合城市建筑功能和树立城市文化形象成为势在必行的事,由此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就尤为重要了。
  本文首选通过公共性、空间性、时间延展性等方面对公共艺术界定,认为公共艺术为在不限制公众自由的公共环境下并且得到公众的认可、可以协调环境的、长期或永久存在的造型艺术。再将公共艺术与我们的城市生活联系在一起,讲述城市生活中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为人民大众带来综合的艺术享受,并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扩充着公共艺术的种类,诸如:城市雕塑艺术、壁画壁饰艺术、装置艺术大地景观艺术、广告艺术等等。公共艺术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提供着人们各种形式的艺术体验,随着时代的变化城市里的公共艺术也多姿多彩。它置身于我们身边,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并且优化城市的形象。
  公共艺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带给我们视觉享受的同时,艺术审美也同时发生。市民在城市街道、主题广场、地下通道等公众场所遇到那别出心裁的公共艺术,这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也给了我们一次审美体验的机会。公共艺术给我们提供视觉享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提升着我们的审美能力。通过对公共艺术审美的追问,发现它的形成不是一个偶然的过程,而是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相结合的产物。后现代艺术给传统艺术观念带来的冲击,我国城市化推进提供了公共艺术高速发展的契机与场所。
  公共艺术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使得城市的各种元素看起来更加柔和、将人文历史与城市形象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它在城市建设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虽然今年来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出现了一些优秀作品,但是城市公共艺术出现在中国的时间较短,有很大一部分的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精神、景观环境不是很融洽。
  最后通过对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一个结论: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人自身的问题。怎样体现出公共艺术的人文关怀、妥善的处理好人与社会环境冲突是现代艺术设计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已成人们共识,科学技术创新不仅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国家之间角力的核心要素,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的国际地位。  科学技术奖励政策是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通过施行相应的科学技术奖励政策,让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得以传递至创新主体,不同科技创造主体的积极性得以调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
老庄哲学是先秦道家哲学的代表,也是道家哲学的第一期发展,黄老之学是是道家哲学的第二期发展。魏晋玄学的目的是利用“自然”来挽救“名教”,玄学家们通过否定道家的“道”而提出了各自的思想本体,因而在本质上是与道家思想偏离的。隋唐重玄学者通过“双遣”的方法,对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予以了超越,实现了向先秦老庄思想的回归,维护了道家的尊严。隋唐重玄学促使了道家哲学一次质的飞跃,完成了道家哲学的第三期发展,对
学位
人性之谜是古往今来圣哲们孜孜探索的斯芬克斯之谜。人性善恶曾是中国先哲为之倾心尽力的永恒命题。戴震兼采汉宋两家,不仅成为乾嘉汉学当之无愧的巨擘,而且也以宋明理学批判跻身清代哲学之翘楚。本文以戴震人性思想为研究论题,以期领略戴震人性论的要旨,管窥中国人性论之真谛。  首先就戴震人性论背景进行分析。文化方面,由于清王朝注重科举、推行文治与文化专制、思想钳制并行于世,使得戴震既有儒家强烈的科举入仕、求“观
学位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创始人提出了一套思辨性极强的哲学体系,其要旨不仅在于去重新探索万物存在与运行的根本原理,更在于重建名教秩序。名教是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表现出某种维护既成秩序的作用。“独尊儒术”以来,在汉代“以天为本”的权威形式下,名教逐渐走向僵化、异化的局面。当传统“以天为本”的名教秩序已无法持续其生命时,重构名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王弼作为士族阶层的一员,他对名教大厦崩毁的深层原因有着敏锐的观
学位
本文题曰“从理学、心学到经学——黄绾道学思想之进展”,共设五章。主要沿用并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和方法,详细梳理、检讨作为明代中期思想家的黄绾,其一生道学思想进展过程中从宋儒之学(理学)到王阳明良知学(心学)、再到回归经典(经学)的演变历程,以期论证其学术演变范式之于明清学术转型的“先导性”典范意义。  对于黄绾早年崇奉宋儒之学的历史描述(第一章),主要从以下五个论域涉及,即朱熹及台州朱子
学位
《吕氏春秋》一书体制谨严、规模宏大,许维遹称赞其“总晚周诸子之精英,荟先秦百家之眇义”①,然自其被《汉书·艺文志》列入杂家之时,即已注定其难以成为显学的命运。类思维,是指建立在“类”观念基础之上的思维形态或思维方式,惜包括类思维在内的思维问题在古代中国强大的经史传统笼罩下,长期处于无人问津之地。本文以“《吕氏春秋》类思维”为论题,就是要通过对《吕氏春秋》类思维的类别划分、具体表现、主导形态等诸多问
学位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是佛教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从它成立之初,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在诸多禅学家的努力之下,形成了独特的成佛理论和修行实践方法,其思维方式影响了东方民族的生活、文化、艺术等多领域的发展。禅宗思维体现在禅宗宗教形式、历史文献、哲学思想等多方面,它是隐形之手拨动着禅宗的发展。  禅宗所开创的“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顿悟方式不见于印度佛教,而只见于中国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外
学位
海德格尔的哲学、美学追问基于三个最基本的维度:存在、真理和语言。存在、真理语言分别为海德格尔不同时期的主题,早期是存在的追问,中期是真理的显现,晚期是语言家园。海德格尔是基于人在语言之说中诗意居住来探讨语言问题,并在存在与语言的关系中去道说语言。海德格尔围绕“诗性的语言”或者“语言的诗性”来展开对语言的思考。存在问题之所以被提起,以及如何去解答,这些都基于:一方面,向古希腊思想之源头的回溯;另一方
学位
在当今,价格促销作为一种有效的营销工具已经成为商家最常用的业务,与此同时,价格促销也成为最刺激消费者消费的手段。在这一背景下,关于价格促销对消费者的影响研究也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围绕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影响,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重点针对品牌忠诚的概念、国内外价格促销对消费者品牌忠诚影响等问题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归纳了以往研究零散、缺乏系统性等不足,并为开展这一主题的
学位
基于海德格尔中期美学思想,论文对作品及其规定、艺术和艺术的本性进行研究,旨在指明一条由作品向艺术的通达之途。在简述了自古希腊至今的思想家们对作品和艺术的阐释的基础上,肯定了海德格尔对于作品和艺术的理解与论述的独特性与超越性。首先,从作品的现实性出发,展开对作品的追问。通过对纯物、器具、作品的区分,阐明作品何以成为能够敞开真理、敞开存在的特殊存在者。其次,论述了作品是如何通过建立一个世界,制造大地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