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而肱骨外科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肩关节有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是典型的球窝关节,关节盂小而浅,边缘附有盂唇;关节囊包绕肩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腱通过;关节囊外有喙肱韧带、喙肩韧带及肌腱加强其稳固性。而肱骨头的血液供应由肩关节前外侧进入肱骨头,包括旋肱前动脉发出前外侧的动脉分支弓形动脉及旋肱后动脉发出后内侧动脉。这些动脉自肱骨外科颈向上进入关节囊,在关节囊的包绕下进入肱骨头内,向肱骨头提供血液供应。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肱骨头血液供应,影响骨折愈合,导致骨不愈合,甚至肱骨头坏死。而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会加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血液供应,加大了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的可能性。本研究在保持肩关节囊完整性的情况下,切开复位肱骨外科颈骨折,旨在尽可能保护肱骨外科颈以上部位的血液供应,以提高骨折愈合率,降低骨不连及肱骨头坏死发生率。方法: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骨伤科79名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入选患者均有详细的病例记录,完整的影像学记录,得到良好的术后随访。将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9名,为术中切开关节囊,充分暴露骨折断端后,解剖复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验组患者40名,采取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手术入路,分离软组织至骨膜后,保留关节囊完整性,C型臂透视下复位肱骨外科颈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方法:给予患者臂丛麻醉。沿胸大肌与三角肌间隙入路,头静脉牵向内侧,肩关节外展60°,保护腋神经,松解三角肌止点的部分上缘,暴露骨折断端及肩关节囊,切开对照组患者关节囊,充分暴露骨折断端,直视下复位骨折断端,满意后取合适长度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附于肱骨前外侧,依次钻孔、拧入合适长度螺钉,C型臂透视下见断端对位满意后,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保留实验组患者肩关节囊,C型臂透视下复位骨折断端,满意后取合适长度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附于肱骨前外侧,依次钻孔、拧入合适长度螺钉,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消肿及抗感染等治疗,同时三角巾悬吊患肢于屈肘90°位。根据骨折的类型、骨质疏松及骨缺损程度等情况制订出个体化功能锻炼方案。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肩部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同时进行手和肘部的主动活动。术后1周开始肩部的被动关节活动,并循序渐进地加大关节的被动活动度,逐渐过渡到肩部钟摆运动。术后2周左右根据切口皮肤愈合情况拆线。3-4周后开始肩关节主动活动,根据术后复查x线片情况逐步恢复患肩的活动度与肌力。采用SPSS13.0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百分比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查肱骨正侧位X线片,判断肱骨近端骨折的愈合情况。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给予于患者病情相适应的肩关节功能锻炼。所有患者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对照组患者最高分97.0分,最低分44.0分,其中优异者8例,良好10例,中17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46.2%;实验组患者最高分99.0分,最低分68.0分,其中优异者13例,良好17例,中8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75.0%,两组患者术后肩功能恢复程度及优良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23,0.009)。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保持肩关节囊完整性能够较好的保护肱骨外科颈以上部位的血液供应,能够更好的促进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愈合、降低骨不愈合率及肱骨头坏死率。同时可以获得更加完美的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