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FDI互动发展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ksta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猛,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与此同时,人口红利流失、高技术产业国际资本合作回流的现象迫使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国积极参与对外经济交流,国际直接投资的吸收和输出能力不断增强,为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要素整合提供了沟通渠道。因此,协调好双向FDI以实现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利用2003-2017年中国制造业2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法验证了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之间的互动发展关系,并对双向FDI互动发展的程度进行测度;其次,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双向FDI互动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效应;然后,实证分析了创新驱动效应在劳动、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之间的行业异质性;最后,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双向FDI互动发展对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的原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中国制造业的27个细分行业的IFDI与OFDI具有显著的互动发展关系,且其互动发展程度存在显著的行业差异,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耦合协调度最高;其次,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程度对各行业创新能力都有着显著正向的促进作用,即中国制造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创新驱动效应,而且这种创新驱动效应存在显著的行业异质性,技术密集型行业双向FDI互动发展的创新驱动效应最大;然后,双向FDI互动发展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驱动力是基于进出口贸易的门槛效应,即双向FDI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随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而变化;最后,中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受政府支持、科研人才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开放程度及外贸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因素对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也存在一定的行业异质性。
其他文献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其翻译所采用的原文选自《人性的法则》(The Laws of Human Nature)一书第18章“对凡人必有一死的思考”(Meditate on Our Common Mortality)。该书是由美国作家罗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所写,主要探讨人类各种行为背后的意义和驱动力,加上举例分析,作者从历史、哲学和心理学等角度剖析人性并给出独到见解和具体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碳排放越来越多,全球变暖已经变成了全球的大难题。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选取《不宜居的地球:全球变暖后的生活》中第二章为翻译实践材料,该书由《纽约》杂志副主编大卫·华莱士—威尔斯所著。在该书第二章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全球变暖造成混乱的原因,包括热死、淹死、干旱,旨在使人们了解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警示人们关注全球变暖问题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减少排放。译者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翻译理论,发现目的论
对外汉语教材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的主要分为国别化和通用型两种,其中通用型教材中还包括多语种注释版本,如海外孔子学院常用的《快乐汉语》、《跟我学汉语》、《当代中文》等。这些多语种版本的教材大多数都是在英文注释的基础上,针对各个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语言等习惯进行了优化改善。虽然多语种版本的通用型教材在满足各个国家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些
《格萨尔王》由藏族作家阿来改编而来,体现了独特的藏族部落文化和中国史诗的魅力。2013年,葛浩文和林丽君对文本进行了翻译。然而,相关研究都在集中讨论翻译技巧,少有研究从翻译叙事的角度出发,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叙事重构。本研究基于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从时空建构、选择性建构、标签建构和参与者重新定位四个方面出发,分析《格萨尔王》英译本中的叙事重构。对《格萨尔王》英译本的叙事重构分析发现,时空建
企业简介作为一种商业文本,本质上是企业对外界公众的一份简历。由于国别不同,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不同,企业简介因此也会有不同的差异。而关于企业简介的差异性研究也大多是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很少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本研究主要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商业文本体裁即中美电商企业的企业简介中存在的异同。基于元话语及语步结构分析,本研究选取来自Alexa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中国电商企业和来自市场调研公司e Mark
动词在句子中承载最主要的语义信息,是日常话语中最关键的部分。老化或患病等因素会影响语言加工的效率,对动词加工的影响尤为明显。已有的国外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被试在加工动作句时对大脑的激活程度因动作句的力度大小而异。然而,目前大多数动词力度相关的研究局限于印欧语系语言,与汉语身体动词加工的力度效应相关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开展。本研究采用RT实验技术收集行为学数据,探讨不同隐性身体力度对汉语身体动词加工的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报告的原文选自《精灵之声:普尔曼谈创作》的第六章《林中小道——如何讲故事》。该章节源自英国著名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在芬兰科幻年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文章中,为了解释故事创作中的树林和小道,作者先讲了如何从《灰姑娘》的故事中获取《我是老鼠》的写作灵感,之后进一步讲述了如何构想出《琥珀望远镜》的故事世界并具体阐释了书中重要的轮荚生物——穆尔法的产生过程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本身也是文化现象的一种,它们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然要学习文化。随着中国日趋上升的综合国力,学习汉语俨然成为一股不可抵挡的趋势,同时却发现很多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步入中高级阶段的往往比初级阶段的少,大部分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尤其是海外教学。而初级阶段一般不存在专门的文化课教学,大多以综合课为主,其他技能课为辅。但众所周知,初级阶段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起
本文为一篇翻译实践报告,所选原文为南希·韦伯斯特·格里森(Nancy Webster Gleason)主编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下的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中的第四章“多样化大学体系下高校图书馆的未来”(Academic Library Futures in a Diversifi
汉英词典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工具,其译义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学习者是否能产出接受程度更高的英语。“出现”类动词用于对事物呈现的描述,是汉语隐现动词的一个小类,使用频率高,极具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前人对“出现”类动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料库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这些研究都进一步证明了“出现”类动词的重要性。由此,本文将基于语料库对两本汉英词典中“出现”类动词的译义进行研究。本文抽样选择了一组汉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