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强直性脊柱炎(AS)和前葡萄膜炎(AU)是较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是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的炎症性关节炎,具有高度可遗传性,强直性脊柱炎的炎性关节炎常导致疼痛和关节僵硬,并逐渐导致新骨形成和受影响关节的强直(融合)。前葡萄膜炎是强直性脊柱炎最常见的关节外的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眼科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瞳孔后粘连、并发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严重者会波及眼后段玻璃体、视网膜,甚至会引起失明,因此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这两种疾病间存在很大部分的遗传学重叠,两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影响。其发病原因,目前认为多是遗传、感染、免疫、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很大比例,MHC类基因HLA-B27与它们关联最密切,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进步,这两种疾病更多的风险相关基因被证实,越来越多的非MHC类相关基因被发现,从遗传学角度更深一层的认识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之前有关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伴发的前葡萄膜炎基因易感性的研究证实HLA-B27、ERAP1、IL23R等是它们共同的易感基因,并且某种基因易感性存在因种族、地理因素及研究的亚群差异,如ERAP1/ERAP2/RUNX3与欧洲高加索人强直性脊柱炎有关,但是与亚洲人强直性脊柱炎无关。ZMIZ1编码I型锌指蛋白,是活化的STAT蛋白抑制因子(PIAS)的一员,它与其他PIAS蛋白共享一个名为MIZ的环指结构域。该基因可能通过染色质重塑,作为TP53激活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OSTS的转录共调节因子,对抗Smad信号通路。之前研究证实ZMIZ1基因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乳糜泻、多发性硬化、白癜风、银屑癣、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遗传易感性,但是对于该基因与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伴发的前葡萄膜炎的研究甚少。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旨在探讨ZMIZ1基因中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1250569、rs1250544、rs1250552、rs703979、rs1408944、rs10128264、rs942794)的遗传易感性与中国人群中强直性脊柱炎(AS)或其伴发的前葡萄膜炎(AU)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无血缘关系的437例单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AU-)、307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发前葡萄膜炎患者(AS+AU+)、375例单纯前葡萄膜炎患者(AS-AU+)和376例健康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既往报道过的ZMIZ1基因的7个SNP位点,通过飞行质谱实验检测这些位点的基因分型。所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根据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进行诊断。使用磁珠法全血高纯度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M2002-02PD)(新百基,中国)从外周血中提取和纯化基因组DNA。Nanodrop 2000分光光度计设备(Termo Fisher Scientific,Wlimingto,DE,USA)检测DNA浓度,采用Sequenom Mass Arry系统(Sequenom,San Diego,CA,USA)进行基因分型,利用SPSS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Bonferroni校正用于多重比较时对P值的校正,当Pc<0.05认为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包括AS+AU-和AS+AU+)rs10128264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有升高趋势(P=0.0154);AS+AU-患者rs10128264的TT基因型(P=0.0111)、CC基因型(P=0.00487)以及rs942794的TT基因型(P=0.0231);AS+AU+患者rs10128264的TT基因型(P=0.0497);AS-AU+患者rs10128264的TT基因型(P=0.01)之间虽存在差异,但经多重比较校正(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0.05);仅仅发现AS+AU-组和对照组之间的T等位基因(P=0.00119)存在差异,且经过多重比较校正后差异仍存在(Pc=0.0263,OR=1.403);进一步将AS+AU-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的数据进行HLA-B27分层分析,进一步发现:rs10128264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Pc=3.52×10-3,OR=1.478,95%CI=1.186~1.843)在HLA-B27+的AS+AU-病人中显著升高;而在HLA-B27-的AS+AU-病人中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均无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ZMIZ1基因的rs10128264是HLA-B27阳性AS+AU-患者的遗传易感性位点,但未发现该基因多态性与AS+AU+或AS-AU+患者之间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