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夏半年(4~9月)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预测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wei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珠江流域1954~2003年夏半年(4~9月)51站的降水场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气候演变特征,同时,用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对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空间分布进行预测试验。 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夏半年平均降水量在600~1900mm之间,最大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量的标准差分布基本上是从东向西减小,最大变率中心仍然在广东阳江附近。 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分布存在5种主要型态:全区涝(旱)型、南涝(旱)北旱(涝)型、东涝(旱)西旱(涝)型、东西涝(旱)中部旱(涝)型、南和北旱(涝)中部涝(旱)。珠江流域较容易出现全区性涝(旱)和南旱(涝)北涝(旱)的分布型态,占总年数的64%。 10年滑动平均显示,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在1983~1992年呈较显著的全区偏旱分布;在1967~1971年前后东涝西旱的分布较显著;在1979年前后中部涝东西旱分布较明显。在1985~1986年前后有南北部涝中部旱分布特征。累积距平分析和突变分析表明:除了Ⅱ型分布无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和突变,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其余主要分布型态均出现突变现象。功率谱分析表明:Ⅰ型和Ⅴ型均有25年变化的显著周期,Ⅳ型有12.5年的显著周期。小波分析表明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主要空间分布型在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显著周期。 进一步利用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报方法,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找出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主分量与海温场、500hPa高度场等因子场的主分量之间的关系。对预报方程中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就海温场和高度场而言,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变化更多是受高度场影响。与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关系密切的高度场因子包括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副热带高压、西风槽等。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和试预报,发现能很好地拟合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的变化。对2004~2006年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进行预测检验,发现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表明预报方程对实际天气预报业务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文对珠江流域夏半年降水场的气候演变特征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其未来的降水场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希望能为研究不同地区的区域气候特征和预测模型提供一种物理气候背景与统计相结合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供的FNL(Final Analyses)格点资料与大气数值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Model)-3.4.1对2009年0920号
雷电灾害作为自然灾害之一,目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闪电多发生于强雷暴天气中,研究强雷暴中闪电活动的特征对闪电的预警预报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文主要利用山东雷电探
学位
基于黑龙江地区周边常规气象站1971~2000年间逐月的风速、温度、气压、水汽压资料以及黑龙江省数字高程(DEM)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处理平台,利用复杂地形下风速插值算法
平流层臭氧减少导致到达地表UV-B变化及其对地球生态的影响研究成为目前国际上环境科学的三大热点课题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试验以2个粳稻品种沈农606和沈农265为试验
空中人工触发闪电因和自然闪电的放电过程类似而倍受重视,但由于空中触发闪电击中引流杆的概率很小,对其电流直接测量十分困难,所以对空中触发闪电电流的间接测量(反演)是非常重
学位
本研究采用气象上易于获取和应用的环流特征量和地面资料,研究全国及长江流域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与大气环流、气象条件的关系,及其可能影响机制,筛选出影响全国、长江流域小麦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