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在他的诸多作品之中,《红高粱家族》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红高粱家族》创作于1986年,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莫言以其独特而又强健不羁的语言风格,将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了世界的舞台之上,更把中国文学进一步推向了国际大众的视野。《红高粱家族》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莫言作品获得巨大成功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作为推进中国文学走向国际舞台的先行者,莫言为何能够如此成功,他的作品何以如此受欢迎,对我们来说都极具研究价值。莫言能够获得诺贝尔奖,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的翻译功不可没,值得我们着重研究。翻译活动不仅仅是纯粹的文本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行为。20世纪70年代,翻译理论研究从纯语言研究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开始探讨文化、历史等各种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到八九十年代,著名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出版专著《翻译、重写和文学名声的操纵》,对翻译操控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进而形成了操控学派,他提出翻译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文字转换,同时还是一种受到意识形态、诗学观、赞助人、权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文化活动。而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则提出权力话语理论,把权力与话语放在一起考察,指出不受制约与影响的人文科学是不存在的。从翻译史上看,译者的翻译思想、标准、动因无不与权力话语紧密联系。在这两种理论背景之下,本文试图结合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与勒菲弗尔的翻译操控理论,以《红高粱家族》为例,以双重视角来分析权力话语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等因素对翻译产生的巨大影响。同时指出,除意识形态和诗学观之外,赞助人实际上是权力的化身,并有意无意地操控着译者对源语言的翻译策略与方向。由此分析权力话语是如何对翻译过程进行操控的,进而指出权力话语通过操控理论的三大要素(意识形态、目标语的诗学观和作为权力体现者的赞助人)对翻译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与分析,笔者发现操控的作用机制作为翻译操控三要素之一,权力话语以赞助人的形式对目标语的意识形态与诗学观进行操控与影响,进而对整个翻译过程产生操控作用。而葛的翻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保留了原作中部分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内容,延续了原作风格与特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顺势将受权力话语操控的被动状态转变为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的优势,从而使得译本深受目标读者的欢迎。此外,本文的应用价值则在于在翻译方面为读者带来更多的启发,以期更多优秀译作的出现,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好地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