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财政推动作为我国区域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但承担着公共物品和社会管理服务供给的基本任务,也为我国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了一套成熟的系统逻辑,自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竞争成为了推动区域经济不平衡增长的主要驱力,既满足于全国非均衡发展战略的空间增长格局,又通过渐进的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显性的晋升激励利实际资源配置权,这种制度变迁下的体制红利促使了地方则政支出竞争的显著强化,并从财政支出规模扩张和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两个过程推动了进一步的地区经济增长,本文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社会福利效应的动态考察,利用全国和川浙两省的历年经济数据构建多项式有限分布滞后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1)中国地区研究期内财政支出规模与工业化、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基本符合瓦格纳定律,但在财政支出规模变化与地区收入差距之间并不严格符合财政库兹涅茨“倒U型”结构的走势,城乡地域间差距与地区则政支出规模之间已经呈现出库式拐点。(2)不论是全国抑或川浙两省,则政支出总规模、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和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都对地区经济增长能够产生正向拉动效应,且从全国层面上来看,财政分权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财政分权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强大的制度红利,并从利益均衡上促进了地方财政支出竞争的实现,有利于政府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化。(3)全国利川浙两省由于存在发展程度的迥异,因此在则政支出规模、结构优化程度、生产性支出、非生产支出等领域存在较大阶段性差异,最终则表现在各变量对经济增长贡献和城乡收入差异分化程度的滞后期上面,且过高的则政支出规模和生产性支出不利于城乡差异的遏制,反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具有正向贡献效果,因而地方政府应该重视经济增长的动力与经济增长后果的适当协调。(4)当前的地方财政支出投向竞争、结构低水平同质和财政支出规模过于庞大是导致地方财政支出竞争失序,地区经济增长异化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进行纠偏,主要可考虑的对策包括强化地方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善财政支出效率推动地方财政支出与区域开发政策的有效配合;建立区域间则政合作与协调机制等几个方面,促使财政支出的地区间增长协调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