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珀·李被认为是美国196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南方作家。她唯一一部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获得普利策奖,一直被誉为美国文学经典。这部小说的情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神秘邻居布·拉德利而展开的故事,而第二部分围绕汤姆·罗宾逊的强奸案件。小说中的梅科姆镇是美国南方社会在1930年代的缩影,这个南方社会有着固定的父权制和社会阶层制,充满着暴力,种族偏见以及不平等等现象,但同时这个社会又有着不少像斯各特和阿迪克斯这类的智者和善者,反对偏见,反对暴力,为公平而战。纵观人类历史,社会总是充斥着偏见、歧视,以及各种不公平的现象。人人都可能成为“他者”。偏见尤其是种族偏见一直是世界文学中常见的主题。哈珀·李在自己的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通过不同层次来反应出“他者性”。一种程度上,这部作品是关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美国南方小镇发生的种族偏见的故事;另一程度来讲,也是小镇上人们“他者化”的共同经历。因此,“他者”是本文的主题。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他者”不仅仅体现在种族歧视方面上,在白人群体中也充斥着偏见和歧视。为了更加全面分析这部作品中的“他者”,本文采用后殖民理论来分析黑人与白人对抗之中产生的“他者性”;同时采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来探索白人群体自身互相排斥所产生的“他者性”。这两个理论的共通性在于都揭示了偏见歧视是如何使人们他者化,如何深入社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以及如何对黑人以及白人造成伤害的。本文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作者哈珀·李及作品《杀死一只知更鸟》,这部作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介绍这篇论文采用的理论依据,分别探讨了福柯权利体系以及后殖民理论与“他者”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采用福柯的权力理论来分析白人群体自身产生的“他者性”。由于没有权力话语,在父权制社会下,儿童就是他者;在男性主导社会下,女性就是他者;在富人至上的阶层社会下,贫困的下级阶层就是他者。第四部分基于后殖民理论,探索在种族冲突下产生的“他者”。对种族优势白人来讲,黑人就是劣势的他者。随处可见白人对黑人的厌恶憎恨,无论是在学校,在教堂抑或是在监狱。第五部分总结了人人都是“他者”并且揭示了作者的呼吁。无关种族,教育,阶层,性别,这个社会只有一类人,那就是人。第六部分为总结。无论是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冲突,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偏见,贫穷与富裕之间的歧视,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不平等,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斥性,而这也恰恰是这个充满着歧视、偏见、不平等的美国南方小镇的产物。然而,正是因为人人都是他者,那么也就没有他者,每个人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