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水肿是脑缺血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缺血所致的水肿,常因并发脑疝,或引起中线结构移位,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一周内的首要死因。脑水肿主要分为细胞源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血管源性脑水肿是由于血脑屏障损害而引起脑水肿的形成。脑缺血后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的破坏规律及两者间的关系,不同作者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对于小鼠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后24h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的时间规律及两者间的关系,尚未见有详细报道。 目前,用于脑缺血后脑水肿评价的方法主要有:(1)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2)微比重法,测量脑组织比重;(3)脑片图像分析法,测定脑体积;(4)影像学方法,进行脑成像。而检测血脑屏障的方法,主要是以同位素、酶、荧光物质、顺磁金属复合物等标记内源性或外源性示踪剂,利用γ-计数器、荧光分光光度计或显微镜、光镜或电镜、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定性或定量检测。虽然可供选择的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的敏感性不同,而且除了MRI法,其他方法均不利于样本反复利用。 目的: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建立一种简便的脑表面摄影新方法,结合经典方法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并且,用这些方法探讨了脑缺血24h内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时间规律,为今后确定抗脑缺血药物的治疗时间窗奠定必要的基础。浙江大学硕士论文 方法:小鼠以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法诱导持续性局灶性脑缺血,然后,以各种方法观察24h内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的发生过程。参照近来采用的大体摄影法(photomacrography),探索并建立一种不需前处理、简便的全脑摄影,结合脑表面图像分析的方法,以缺血侧脑表面积增加百分比,定量评价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的变化;还对脑缺血后脑表面出血和渗出的伊文思蓝,进行半定量评分,可反映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情况。同时,我们采用经典的脑片图像分析、脑水分含量测定、伊文思蓝渗出方法,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结果:脑表面摄影显示,从脑缺血后lh开始,缺血侧脑组织明显肿胀,与干湿重法结果一致;脑片图像分析法从3h开始出现显著的脑水肿;荧光法测定伊文思蓝渗出出现在0.5h后;在24h内随着时间延长,变化逐渐加重。说明在缺血早期(缺血后o.sh)血脑屏障通透性就有所增加,在缺血后lh出现脑水肿,并在24h内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水肿加重。脑表面积增加所反映的脑水肿变化,与脑含水量增加一样敏感,且与行为学、脑含水量的增加、脑梗死体积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但精度不够是其缺点。另一方面,大体观察脑表面出血和伊文思蓝渗出的范围,发现从缺血后6h才开始明显增加,但其变化时间过程与其他方法相似。 结论:1.本实验建立了一种脑表面大体摄影的新方法,可简便、定量评价小鼠局灶性 脑缺血后脑水肿和半定量评价血脑屏障破坏。2.小鼠局灶性持续性脑缺血后的早期(缺血后0.5h),血脑屏障对伊文思蓝渗 出就有所增加,.脑水肿在lh后逐渐发展。说明血管源性脑水肿在缺血性脑 水肿的早期形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治疗脑缺血时应注意到脑水肿发 展规律,早期就需使用保护血脑屏障、防治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和恶化的药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