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辍学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对青少年辍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而较少涉及城市里的青少年辍学问题。本论文正是研究在上海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问题,探讨辍学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原因以及它与社会转型、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上海存在被遗漏的辍学事实,即“隐性辍学”现象,主要包括4种情况:①学生未办理任何离校手续就离开了学校;②学生未完成学校课程,办理肄业手续后离开学校,主要以大龄退学的方式办理;③部分结业学生,长期离校,未完成学校课程,参加了毕业考试,成绩不合格;④部分毕业学生,长期离校,未完成学校课程,参加了毕业考试,成绩合格。 论文采取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深度个案访谈法和观察法。以往对辍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育学的角度切入,本文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切入,以贫困文化的理论视角,从社会、社区、家庭和个人四个维度探讨青少年辍学的原因和机制。论文以情境型方式,围绕8个典型个案,依照4种家庭类型,依次展开论述,其中以贫困文化为主线分析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和过程,包括社区氛围、家庭环境、学校经历及辍学后生活等。 研究发现,贫困文化是导致城市青少年辍学的根本原因。社区和家庭的贫困文化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青少年身上,形塑青少年的贫困文化,青少年在进入以主流文化为主的学校后,文化间发生碰撞,青少年无法适应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在学校中遭受失败、挫折,当挫败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走上辍学的道路。 贫困文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转型、社会变迁的大背景。社会转型中,大量职工下岗失业,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城市贫困问题凸现。贫困状态持续一定时间,积累一定程度,易于产生贫困文化;贫困社区的形成更为社区贫困文化创造了滋生的条件。当然贫困文化的产生也和个人的特质相关,社会转型使个人缺陷暴露和激化。事实上贫困不一定形成贫困文化,而具有贫困文化的人也不一定在经济上就非常贫困,这需要辨正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