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野外露头实测、地震资料分析、钻井资料、岩性编录和室内镜下分析、实验等,对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南华系进行划分与对比,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组合划分为三个分区:康滇分区,秦岭-大别山分区,湘渝黔分区;其中康滇区最大厚度可达4000-5000m,为裂陷沉积的产物;发育溢出相玄武岩-英安岩和火山碎屑岩;秦岭-大别山区为河流-冰湖和冰湖冰碛岩沉积和少量的火山碎屑岩。湘渝黔发育浅水-深水海湾或泻湖沉积,发育黑色含碳质锰质板岩。并对该区地层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分为两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SC1为莲沱组到大塘坡组,MSC2为南沱组和陡山沱组,其中陡山沱组可以进行区域对比。根据沉积相和岩性等特征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沉积相,冰前期——莲沱组为河、湖相沉积相;对古城组和南沱组两套含砾岩系探讨了砾石的成因为冰碛产物,得出其沉积环境为大规模冰川覆盖的沉积环境;间冰期——大塘坡组为深水还原环境;并探讨了沉积和构造演化特征:中元古代早期至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分离,古华南洋形成。中元古代末至新元古代初,“晋宁-四堡”运动使古华南洋开始关闭。新元古代早期末,新元古代华南裂谷盆地开始发育。